科学管理体重,关爱儿童成长!7月3日下午2点,无锡市儿童医院2025暑期大型直播活动在医院门诊大厅举行,现场来自营养科、中医科、消化内科、心理科的四位儿科专家走进现代快报直播间,与大家畅聊儿童体重管理话题,为家长朋友答疑解惑。
近日,孩子们迎来了快乐暑假。但随着假期到来的还有孩子作息改变、饮食不规律、运动量减少等。许多孩子在暑期体重会悄然增长或陡然下滑,让家长操心不已。今年以来,“体重管理”相关话题屡次冲上热搜,自去年6月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已会同多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所以,体重管理不仅是成人的事,更要关注儿童体重管理问题。
无锡市儿童医院营养科主任蒋莉介绍,肥胖对孩子健康造成的影响很大,比如脂肪组织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导致一系列代谢功能紊乱的病理状态。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存在性激素紊乱、代谢失调等病理变化,容易导致儿童青少年骨龄提前,女性性早熟,男性乳房发育,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等。此外,还会带来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等。高BMI儿童青少年未来发生肿瘤概率增高,癌症的死亡风险增加。
对于家长较为关心的如何平衡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与生长发育问题,蒋莉现场教授大家一句口诀:减脂不减生长发育,控制能量不控营养。家长可以调整科学饮食结构,每日保证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优先选择全谷物、深色蔬菜、优质蛋白(鱼禽蛋奶豆)。同时建议每日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每周3天加入抗阻训练如跳绳、深蹲等。
无锡市儿童医院中医科学科带头人王书玲表示,痰湿体质与儿童肥胖有着紧密联系。在肥胖人群中,痰湿体质占70%左右,另外还有一部分是肝郁气滞型、脾肾阳虚型,中医认为,人体水液代谢失常,就会形成痰湿。痰湿体质的孩子,身体就像一个“痰湿仓库”,多余的水湿和痰浊堆积在体内,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肥胖。
王书玲认为,肥胖并非简单的“热量过剩”,而是身体内在失衡的外在表现。饮食不节、脾胃失调是肥胖的重要诱因。所以体重管理需从调理脏腑功能入手,而非一味“饿瘦”或过度消耗。中医有多种体重管理方式,中药内服、中医外治如针灸、穴位埋线、耳穴压豆、推拿、拔罐、艾灸等多种中医特色疗法。这些疗法通过不同的方式调节人体的经络气血,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加快燃烧脂肪,达到减重的目的。此外建议饮食上顺应自然,调和五味,三餐规律均衡,保护好脾胃功能。日常运动推荐八段锦、五禽戏等。
无锡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助理唐国荣提醒家长朋友,体重管理不仅要关注超重的问题,还有些孩子会面临消瘦困扰。孩子营养摄入不足、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慢性疾病或先天性疾病带来的身体能量消耗,以及代谢或遗传异常等多种因素都可能造成儿童消瘦。一般消化内科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以及其他特殊检查方式来判断孩子是否为消瘦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唐国荣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改善消化功能。孩子平时应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面条等,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还可以为身体补充营养。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大蒜等。如果孩子肠道吸收不好,可能是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原因导致。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益生菌、锌及中成药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无锡市儿童医院心理科负责人方林为大家介绍了儿童青少年时期常见的进食相关疾病,如神经性厌食症,青少年强烈害怕体重增加,进而刻意限制进食、过度减肥甚至采用诱导呕吐、滥用泻药等不健康方式,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神经性贪食症,经常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随后又感到内疚进而采取不适当的行为以避免体重增加,周而复始。还有的孩子可能存在异食癖,经常性摄入非营养物质(如泥土、纸张、头发、沙子等),多见于2—6岁儿童。
方林表示,体重异常与心理问题常互为因果,一旦发现因为体重管理造成心理疾病,心理科会对孩子进行全面心理评估,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孩子识别并改变“我永远瘦不下来”“胖就是失败”等不合理想法,教导孩子用健康方式替代情绪化进食。通过家庭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社交技能训练、绘画音乐治疗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缓解焦虑。必要时心理科医生会采用药物治疗综合干预。
当天直播活动结束后,医院现场开展联合义诊活动。来自营养科、中医科、消化内科、心理科的儿科专家提供健康咨询、疾病诊断与养生指导,免费发放儿童生长发育相关科普资料,为孩子做生长发育测评,深受家长好评。
朱鲸润/文 尤力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