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常州市新北自然资源和规划技术保障中心联合常州公益助学联合会、现代快报,为孟河中学师生代表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实践之旅,此次活动不仅揭开了测绘科技的神秘面纱,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科学探索与爱国情怀的种子。
我们跟随讲解员老师走进新北自然资源和规划技术保障中心,这座通体银灰的建筑像一幅摊开的立体地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时间轴,上面记录了人类测量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历史,其中的一件仪器就出自常州,这是我们常州的荣耀。
我们慢慢来到一排展示柜前,柜中展示了从古到今的测绘文物,远到古代,近到现代,全面展现了古人及现代科学家的智慧。展示柜的对面是一幅中国地图,旁边还展示了容易被画错、缺失的区域。
往前走就是我最喜欢的沙盘了,里面的沙子可以随意推动,低一点就成了海洋,高一点就成了高原,形态多变,不禁让我们感叹科技的强大。
归途中,晚风吹过车窗,我握紧笔记本,上面有还未干的字迹:“今日所见,非止于奇观,更是责任。”
八(2)班 陈思含
进入保障中心的大门,热情的工作人员便给我们递上无线讲解耳机,方便接下来的参观。进入一个拐角,历史上对珠峰的重大测绘记录便映入眼帘,最吸睛的便是1975年的测绘记录,那年陈永龄院士团队攻坚克难,最终测出了8848.13米的精确高度。我不由得想起了珠峰简史中的一段话:“每一寸土地的测绘都是民族精神的刻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不受侵犯。这便是测绘事业的最高意义——守护领土主权完整。讲解员的声音像烙印一般始终萦绕在我心中,看着精确的测绘地图,我不由得发现脚下的每寸土地都是无比珍贵。
这次旅程的终点是对现代和古代测绘工具的对比,从罗盘象限仪到水准仪,再到北斗卫星,科研工作者正在引领着新中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八(2)班 王晨阳
踏入大厅的一刹那,动态中国版图电子屏迸发的璀璨光影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随着讲解老师指尖灵巧滑动,屏幕上,昆仑山脉如巨龙腾空,长江黄河似银绸蜿蜒,鎏金色的国境线宛若坚韧的脊梁,勾勒出祖国雄浑的轮廓。“这些看似简单的线条,每一笔都镌刻着测绘人的热血与坚守。”老师神情肃穆,“从测绘先辈在珠穆朗玛峰巅竖起冰镐般的觇标,到如今卫星以纳米级精度扫描大地,守护版图完整,就是守护民族的尊严。”当历朝历代版图对比影像在穹顶缓缓铺展,秦汉金戈铁马开疆拓土的壮阔、明清烽火硝烟守卫山河的悲壮,都化作无声的史诗,让我触摸到领土完整对文明传承的磅礴力量。
转过回廊,时光长廊宛如一条串联古今的时空隧道。战国时期棱角分明的青铜矩尺、汉代木质记里鼓车精巧的齿轮装置、元代简仪上繁复精密的刻度纹路,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古人丈量大地的智慧;而另一侧,无人机闪烁的探照灯、激光雷达旋转的精密探头、实时跳动的北斗卫星分布图,又彰显着当代测绘的科技锋芒。“猜猜有多少颗卫星在为我们导航?”讲解员老师神秘一笑,轻点平板,星空穹顶顿时亮起25个闪烁的光点。“25颗!”惊叹声此起彼伏,那些悬浮的光点,仿佛是从九天之上垂下的银线,编织着守护中华大地的精密网络。
临别时分,工作人员赠送的手绘地图集藏着惊喜彩蛋——除了详尽的街巷脉络,每处古迹旁都配有手绘插画和趣味典故。指尖划过地图上标注的孟河名医故居,仿佛能看见百年前的他们钻研医术时的样子;触摸恐龙园的卡通图标,又被拉回现代都市的繁华。原来测绘不仅是丈量土地的科学,更是书写城市记忆的诗行。
八(2)班 王杨新乐
踏入基地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古朴的测绘仪器。它们安静地躺在玻璃展柜中,仿佛在诉说着测绘技术的沧桑变迁。讲解员轻声细语地介绍着:“这是我国古代的‘准星’,用于测量天体位置;这是明代的‘浑天仪’,能够演示天体运动。”我的目光被一件青铜器吸引,那是一把刻有神秘符号的铜尺,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我不禁想到,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丈量出了中华大地的山川河流,记录下了先人探索世界的脚步。
在现代测绘技术展示区,我的目光被一架无人机吸引。讲解员告诉我们,如今的测绘早已突破了传统方式的局限,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测绘精度达到了毫米级别。“科技的发展,让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更加精准。”讲解员的话语让我若有所思。测绘技术的进步,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更让人类对地球的认知更加深刻。
走出基地,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测绘,这个看似枯燥的学科,实则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它不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人类探索精神的象征。八(2)班 孙子涵
当我们走进第一个展厅,我面前呈现出珠穆朗玛峰顶端的图片。我们随着讲解员的讲解,了解到中国早在1960年就已登上珠穆朗玛峰,这让我不禁感叹他们的勇敢与坚持不懈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登顶的次数越来越多,珠峰的高度也越来越高,对于珠峰高度的测量,少不了一件常州制造的测量仪器,它在测量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复杂的地形测量方面,还是在精密的数据采集方面,都展现出了极高的精准度。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测绘技术的皇冠之上,见证着中国测绘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来到了现代科技展区,不用讲解员说我也知道北斗卫星的强大与智能。我不经意间抬头望见那卫星在不断运动,这时讲解员指着我们面前的一块屏幕让我们看看我们头顶上有多少颗卫星。随着数字逐渐增多,“25颗?!”我们都不可置信。这庞大的卫星系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伟大成果,它覆盖全球,精准定位,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测绘技术,这一看似冰冷的技术,却蕴含着无数人的热血与心血。它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它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更加珍惜脚下的土地。八(2)班 李寒
在测绘中心的大厅里,一幅巨大的三维城市模型吸引了所有参观同学的目光。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不是普通的沙盘,而是由千万个精确到厘米级的测绘数据构建而成的数字孪生城市。随着他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建筑的高度、道路的宽度、绿地的面积都以数字的形式清晰呈现。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看到的城市景观,都是由这样精确的数据支撑起来的。
在测绘仪器展示区,一台台精密的设备让我们大开眼界。从传统的全站仪到先进的无人机测绘系统,技术的革新让测绘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人员演示了如何用无人机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大片区域的测绘工作,这让我想起了课本上描述的古代“步量天下”的艰辛。技术不仅改变了测绘的方式,更重新定义了人们对空间的认知维度。
最令我震撼的是数据应用展示的场景。通过测绘数据与城市规划的结合,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我突然明白,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城市便利,背后都是测绘工作者用脚步丈量、用数据说话的成果。他们像城市的眼科医生,用精准的测量为城市发展提供清晰的“视力”。八(2)班 宋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