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常州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这部全国首部地级市智能制造专项法规,坚持以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为目标,突出科技创新与产业优化升级深度融合,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建立完善促进智能制造发展的体制机制,破解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弱点难点问题,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的良好生态,推进常州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制定此部《条例》是常州市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以立法形式将常州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固定下来,形成与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策环境,引导企业围绕“1028”现代化产业体系,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用良法善治为巩固提升常州市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保驾护航。
《条例》将智能制造确立为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明确促进智能制造发展应当遵循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安全可控、开放合作、系统推进的原则,坚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持续打造“常州智造”城市品牌。
《条例》对构建促进智能制造发展的体制和各方参与的机制、构建智能制造的供给体系、支持智能制造的推广应用、完善智能制造的支撑体系、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以及智能制造的激励保障措施等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条例》还设立专章,对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作出了专门的规定。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给制造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条例》明确将促进数据高效使用、鼓励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开发、优化算力供给、开展算法创新开发、培育模型开源生态、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等,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
作为《条例》的规划、实施、协调、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工作的主管部门,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中小企业转型提质行动、信息设施更新改造行动、先进技术应用普及行动、产业发展赋能提升行动,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连接,全面提升常州市智能制造发展水平。
这部条例的出台,标志着常州智能制造发展进入法治化新阶段。通过制度创新与政策集成,常州正加速构建智能制造创新生态,为全国地级市转型提供“常州方案”。随着各项措施落地,这座制造业重镇将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