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棘手难题,一直困扰着众多城市。近日,常州市钟楼区新闸街道大丼、陈家塘城中村自主更新一期项目顺利交付,成为常州市区首个交付的城中村自主更新项目。这一成果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居住难题,更为常州全市城中村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更新内涵。
倾听民声,探索钟楼城中村更新模式
为了推进城中村改造,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钟楼分局迅速组建“钟i民生”服务先锋队,深入大丼、陈家塘村,现场倾听村民诉求,实地为村民排忧解难。
由于对相关政策缺乏了解,对更新流程不熟悉,村民们普遍陷入“想改不会改”的困境。面对这一情况,先锋队通过多轮座谈、上门走访等方式,耐心倾听每一名村民的心声,细致记录下每一条意见建议,为后续精准施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解开城中村自主更新这个复杂的“结”,钟楼分局采取了多项有力举措。一方面,他们积极“出去学”,组织人员前往南京、苏州、杭州等城市调研学习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主动“向上问计”,先后10余次对接省厅、市局,推动出台《关于支持常州市城市更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成功打通规划许可、土地供应、确权登记等关键节点,为项目推进扫除了政策障碍。此外,钟楼分局联合街道、住建等部门,对更新全流程进行反复模拟推演,形成清晰的“路线图”和“说明书”,让村民和工作人员都能清楚了解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
试点成功,为后续全面开展积累经验
今年年初,新闸街道大丼、陈家塘项目迎来关键节点——项目拿到常州全市首张城中村自主更新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这张证,像一颗“定心丸”,标志着项目开始从图纸走向现实。
历经8个月,项目交出答卷:常州市区首批城中村自主更新房屋交付。交房现场,村民们接过纳福袋,仔细贴上“福”字,红底金字映着亮堂的新房。大家相约着尽快装修,把新家弄得漂漂亮亮的。
据了解,在广泛征集村民意见的基础上,项目还同步规划了公共空间、配套用房,增加了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设施。这些设施既能满足老年人休闲社交的需求,也能为青少年提供运动娱乐的场所,全力打造全龄友好新社区。
大丼、陈家塘项目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点的突破,更探索出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城中村自主更新标准体系。多元资金支持:争取专项贷款等政策性资金,探索社会资本、集体组织与居民自筹等多渠道来源。注重持续运营:规划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服务设施等持有性物业,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共治、共富”模式。统筹更新策略:特殊困难群体,研究“以房换房”“房票安置”等异地安置方式;探索“肥瘦搭配”的项目包,引入央企国企,实现跨区域平衡。
从新闸街道村民喜迁新居,到全区城中村更新全面推开,钟楼区用“沉下身子、开对方子、撸起袖子、蹚出路子”的务实行动,为城中村改造交上了一份亮丽答卷,让城市更新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