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8版:艺+周刊

明末清初画家张风《岩下寻幽图》

张风 《岩下寻幽图》 24×29cm

□萧平

《岩下寻幽图》,纸本设色,24×29厘米。

款识:庚子(1660年)十月作似□□,上元张风。

钤印:大风(白)

张风(?—1662),一作鹳,字大风,号升州道士、上元老人,真香佛空等。明末清初著名画家,上元(今南京)人。张风擅画山水、人物、花卉,早年画风较为文静闲适,神韵悠然,晚年曾佩剑北游,风格转而劲挺豪纵。

图写危岩幽壑间,巨石当前,岩石向下呈钟乳状。高士策杖,与一抱琴书僮交错踌躇,作寻幽之态。

岩石用笔迅疾,着墨清淡,前景巨石则以重墨皴出明暗,连勾带皴,率意不拘。

人物细笔劲勾,纯白描手法,衣纹线条简练传神。面、颈及手部着赭色,意态清逸出尘。

斯图作于庚子(1660年),即张风去世前二年,正值明亡清立之际,作为前朝遗民,隐居山林,寄情于笔墨,其豪纵情怀,即此咫尺小幅,亦显然可见。

张风,作为明末清初的遗民画家,其声誉或不似“金陵八家”“四僧”那样广为人知,但其艺术却影响后人甚大。傅抱石先生曾在作于1959年的扇面上题跋云:“今年春得见张大风一扇面,丛柯中立一老人,怒视翱翔之双燕,着墨不多,而诗意盎然,久久不能忘怀。上月来京,又拜读一次,今晨略师其法,而不取其意,为添桃花一枝,老人欣然有得……”小小一幅扇面画,竟使他一读再读,不能忘怀,可见对张大风一往情深。对照傅抱石先生的人物画简练的用线,以及山水画中的某些轻皴淡染之法,仿佛可见大风遗韵。另一位画家张大千提及张风必称:“吾家大风”。他的“大风堂”斋号,亦因对其崇仰、藏其佳制而设。现代画坛两大巨匠对张风的倾倒,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