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聚焦2024南京两会

非机动车“围堵”地铁口

代表建议加强地铁口周边停车场规划建设

调研时拍摄的丁家庄地铁站口停放的非机动车

邹余玲

在一些地铁站口,非机动车大量聚集,造成过往车辆和行人通行受阻。与此同时,停车要靠“抢”,也困扰着赶时间的上班族。2024年南京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栖霞区迈皋桥街道馨合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邹余玲关注到了非机动车“抢车位”的问题。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苏宁 卢河燕 赵丹丹 刘伟娟

现场调研—— 非机动车“围堵”地铁口

“以地铁7号线丁家庄站为例,7号线丁家庄站路面站口共4个出口,每个出口(地铁红线范围内) 规划的非机动车停车场约为200平方米,约能停放非机动车100辆。”邹余玲说,由于丁家庄保障房片区规划建设相对集中,人口密集,目前站口的软硬件设施还不能满足非机动车实际停车需要。

“经实地察看,丁家庄站1号口、4号口每日非机动车停车量远超100辆,于是造成车辆积压,严重影响其他居民出行。”邹余玲关注到,不仅是丁家庄站,在一些商圈、农贸市场、医院、学校周边非机动车量也相对较大,尤其是早晚高峰期。

市民刘女士就遇到了这样的尴尬。“我上班要从双龙大道地铁站坐地铁到新街口。从家到双龙大道地铁站有1.2公里左右,这段路程步行大概要15分钟。”她特地买了辆电动车。“以为四五分钟就能骑到地铁站,可以省下十分钟多睡一会儿,谁知道第一次骑电动车去就差点上班迟到了。”等她把车骑到地铁站才意识到,可能没有位置停。果然,左挪右移,好不容易空出一点位置,把电动车“塞”了进去。“因为停车难的问题,电动车买回来有半年了,就没骑过几次。”

代表建议——

加强地铁周边接驳性停车场地规划建设

邹余玲认为,一些地铁口周边停车难的问题,并不是单纯整治就可以解决。她建议由规划、城建、城管等部门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加强地铁周边接驳性停车场地的规划建设,做好设计上的最大优化和调整,将地铁路面站口配套完善。

与此同时,提高地铁口周边秩序管理水平。她建议相关部门单位配备志愿者疏导非机动车停放,引导市民有序利用空间,提升服务整体品质,让广大市民更好地享受轨道交通和功能性区域联通带来的便利。

最新进展——

南京将对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进行摸排,编码管理

上述问题有望很快缓解。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面对非机动车“围堵”问题,南京多个区域都在积极挖掘城市边角地,改造非机动车停放点,力求充分挖掘停车资源。以栖霞区为例,截至目前,共施划了16万平方米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其中,2023年共施划了2.7万平方米区域,主要集中在商圈、菜场、交通枢纽附近。地铁7号线北段、1号线北延开通后,栖霞区共增加了11个站点,施划了1.6万平方米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与此同时,还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划设了两处机动车停车场,预计2024年上半年将对外开放。

从全市来看,今年南京市城管局将对全市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进行摸排,编码管理。针对共享单车难以治理的问题,开展电子围栏管理,施划精准的电子围栏,引导市民有序停放,实现入栏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