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以欢喜心过日子

□上海 濮端华

春节期间,去看望一位退休教授。老人已近耄耋之年,却鹤发童颜、谈笑风生。他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充实而有序:早上慢跑、打拳,上午练字、写作,下午读书、品茶,晚上看一小时电视便上床休息。

向老人请教养生心得,他说除了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外,感受最深、受益最大的就是:抛却一切烦恼,以欢喜心过日子。老人的这个心得,真是揭示了生活的真谛,这既是养生之道,更是生存之道。

抛却一切烦恼,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从呱呱坠地开始,便会伴随着各种烦恼,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如何认识和对待烦恼,却取决于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和把握能力。智慧的人,能够积极正视烦恼,冷静分析烦恼,主动破解烦恼,并且善于让烦恼成为锤炼品格、历练人生的宝贵财富。平庸的人,往往惧怕烦恼,或采取鸵鸟政策,掩耳盗铃、讳疾忌医、逃避现实;或夸大负面后果,以点代面、浮想联翩、杞人忧天。更有甚者,无中生有,无病呻吟,自找难过,自寻烦恼。客观说,烦恼人人都有、时时都在,但需要我们有积极正向的认知态度。所谓抛却一切烦恼,是一种趋利避害的人生境界,体现了主动适应现实的生活追求。曾经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段颇有哲理的话:“风雨日子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这是我们面对烦恼应有的自觉态度和行动选择。

抛却一切烦恼,是一种自我调控的生存能力。首先,它是一种着眼长远的思维能力。任何烦恼,都是暂时的,风雨过后方见彩虹,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越过眼前这道坎,回过头来看一看,不过是人生的一段经历而已。只要跳出烦恼看烦恼,就会变得洒脱和超然。其次,它是一种负面情绪的纾解能力。很多烦恼,往往源于不切实际的欲望。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给自己做思想工作。名利纯属身外之物,精神的欢喜才是生活的本质。再者,它是一种摆脱困境的处事能力。有些烦恼事出有因,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烦恼之源,才能真正摆脱它。这就需要冷静分析、准确归因,把初始的问题解决好,达到釜底抽薪、扬汤止沸之效。

以欢喜心过日子,是抛却一切烦恼基础上的再净化、再升华,是一种更高的生存境界。生活的最大幸福,莫过于心生欢喜。而心生欢喜又总有一些原因:或是一定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或是向往的精神追求得以实现。客观地说,人的欲望永无止境,这就需要我们适可而止、知足常乐,抑或自找乐子、自得其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常常心生欢喜的人,一定是留心观察、细心体悟之人,一定是严己利他、助人为乐之人,一定是向善向美、襟怀坦荡之人。所谓平安即福、积小成大,这“欢喜”便是从积小成大中来;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欢喜”便是从涌泉相报中来;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欢喜”便是从赠人玫瑰中来。总之,心生欢喜,关键在“心”:留心处处皆“欢喜”,善心常常得“欢喜”。倘有一颗平常心,“欢喜”相伴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