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副刊

“移动”的书香

□南京 杉柠

人到中年,繁忙的工作之余,见缝插针的“移动”式阅读成了我的日常。

工作日,我常常在午休间隙,捎上几本杂志,往公司文体馆后的草地上一坐,沐浴着春光,静享草香与书香。一次,听同事说起,他看到公司大树下有位同事在专注地读书,身旁蝴蝶飞舞,蒲公英黄花盛开,恰似他内心渴望的场景,然后感慨只是工作后每天琐事缠身,已经很难静下心来读书了。同事的话,我初听时感同身受,可在某一刻又恍然大悟,同事偶遇的那个读书人应该就是我。

生活中,可“移动”的场所就多了些。有时在小区盛开的梨花树下,看落花缤纷、品唐诗宋词、悟意境之美;有时在长江边上的大岩石上,听江水滔滔、读古往今来的名人轶事。我喜欢安静地读、慢慢地读、不带目的地读,身旁孩童嬉戏玩耍的笑声不时传入于耳,颇有生活风趣。这时我一般带上诸如《人间词话》《苏东坡新传》《朱自清散文集》《总有喜鹊待人来》《人生缓缓》《小镇悠民》这类书,让我感受到生活既有温度又有韵味。在慢节奏的阅读熏陶中,某一天,我会愕然发现,路上前行的蚂蚁竟是那么可爱。

若是遇上无法安静阅读的场所,我也自有“屏蔽”妙招。在热闹的公交车上、地铁上,我常读小说,因为小说的情节引人入胜,可以让我忽略周遭的喧嚣,倒也能读得欢愉。此时,除了纸质书,“微信读书”APP也是我的阅读“掌中宝”。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我知晓读书是让人内心强大的重要武器,以及“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翻阅《平凡的世界》,我发现平凡才是生活的底色,作为普通人也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耕耘自己的精神园地,直面苦难才能有所成长;《月亮与六便士》让我既看到了理想、爱与现实的纠葛,也对灵魂的自由、活在当下多了些思考。当然,有时我被书中情节吸引,一不小心坐过了站,让我啼笑皆非。

毛姆曾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阅读给予我如影随形的陪伴,“移动”阅读,正带领我将知识的宝库一点一点地“移”到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