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副刊

书店饮茶记

□南京 李泳

前些日子,跟团去法国巴黎旅行。这座现代化大都市,有许多旧书店。看上去店堂并不很大,四壁的书架颇具年代感。插架的图书高低厚薄不一、封面素朴,纸质多少有些泛黄。三五顾客徜徉其间,有一种宁静的氛围。

那天,在巴黎拉丁区拉格朗日街靠近加朗德街口的一家旧书店里,无意间发现一本茨威格写的《巴尔扎克传》,那是我心仪已久的初版插图本,如获至宝,当即买下。真的很想即刻找个地方把玩这本书。携回酒店?得换乘两次地铁,有点迫不及待。在地铁车厢里读?偶遇遍寻多年未得的珍本,如陌路相逢久违的故人,在一片嘈杂喧哗的地铁车厢里读,似乎亵慢了。就近找家咖啡馆吧?去了拉丁区的咖啡馆。

这家书店与众不同。这位书店老板或许很会做生意,他还兼营着一间茶厅。门口大橱窗里,除了陈列着一幅古代巴黎地图,还按当地规矩,与开咖啡馆的一样,悬挂着标明各种饮料价格的硬纸牌。茶有二十来种: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红茶、英国利顿茶、摩洛哥薄荷茶、俄罗斯茶以及中国西湖龙井茶等等,任选,每壶七十法郎左右。所谓茶厅,其实也就是茶座,店堂后部两张圆桌,几把椅子,桌布瓶花,细瓷素盏,营造出了别具一格的环境。

造园在于善借景,这个茶厅以四壁图书为景,使茶客仿佛置身一位藏书家的书房。你自己家里也许舒适,怕是够不上“拥书百城南面王”。附近有家图书馆里书倒是不少,可去那里得正襟危坐,更不能一盏在手,总之,花上七十法郎买一种情趣,茶客之意不尽在茶,读者之意不尽在书。茶香书香,相得益彰。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这家书店老板居然通中文,尽管吐字未免有些生涩。他连说带比画地对我说,当年巴尔扎克的咖啡瘾有名,其实茶瘾也大,常在家里举行茶会。他的朋友戈斯朗曾记叙说,巴尔扎克招待客人的茶呈金黄色,装在一个很精致的木盒内,用薄纸包裹着。巴尔扎克在奉茶前必盛赞此茶的名贵,说是中国某省特产,一年只产几斤,专供进贡。中国皇帝将此茶馈赠给俄国沙皇,沙皇赏给他的大臣,大臣转赠外国公使……不知转了多少道手,最后才到巴尔扎克手里。他还说,此茶不能多饮,饮三次必盲一目,饮六次会双目失明……

老板据此揣测说,巴尔扎克之所以如此神神叨叨,多半是舍不得客人多喝吧。说完,他自己先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