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张绍琴
中国最早提到“茶具”,是在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中,“烹茶尽具,酺已盖藏。”意思是烧水煮茶,分杯陈列。现代人口中的茶具,多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
最早,我用大街上搞活动赠送的一个塑料杯接水喝,和茶具毫不沾边。后来,炎炎夏日,口渴难耐,改用一个小的敞口玻璃杯泡几朵菊花茶解渴,冬天则盛了热水捧在手里取暖,也不敢称茶具。再后来,一个银行工作人员经朋友介绍,到我办公室推销信用卡,送一壶六杯。壶底和杯底均印景德镇彩四字,我理所当然地认定它是景德镇产的茶具。置一壶两杯于桌上,开始了我眼中的风雅生活。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是古代推崇的八件雅事。诗和书,我久已有之,时读之咏之;酒,朋友相聚,偶尔品味;花,室内室外,时得欣赏。如今添得茶具,虽未“茶煮溪桥边”,但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烧水沏茶。学着茶艺师的样子烫壶、置茶、温杯、高冲、闻香、品茶,一番折腾下来,自觉雅味十足,十分风雅。
一壶两杯,壶是小壶,杯是小杯,曲线流畅,光泽温润。杯身壶身墨黑如漆,暗金的花叶缠绕,显得妖娆而又稳重,赏心悦目两三枝,终年不衰败。沏好的茶倒两杯,一杯啜毕,意犹未尽,另一杯的温度刚刚好。好像对面坐着一个朋友,闲侃一通,举杯再啜。当然,我通常是拾起一杯,轻呷一二口,对着电脑,在键盘上一番敲打后,再举起另一杯。刚好。
同事取笑,两个杯子太少了。我问何故。他说一层楼多少人啊,你得给每人预备一个杯子。亦有同事三过吾室,惊诧而问,你一个人用得着两个杯子吗?我笑而不答,心自安闲。茶,茶具,让单调重复的朝九晚五多了一分闲适。
有人到办公室小坐。两杯茶,一人一杯,仿佛特意为他提前准备好的。杯尽即续上。喝茶谈话,无论什么话题都多了一分安然。
有一次七八个同事在我办公室开会,我竟然也用小茶壶泡茶款待了他们。杯子不够,以纸杯替代。同事也未觉不可。
也不一定每天记得泡茶。若忙得够呛,只好压榨喝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于是茶壶茶杯闲置一旁。它们在我伸手可及的地方,静静地望着我,等我忙完,等我有闲暇想起它们。
沏的也不是固定的茶。有时,茶叶品目丰富,我便接连几天换着花样泡茶,让茶具和我一起品咂不一样的滋味。有时,手中的茶告罄,未及时添补,茶壶和茶杯便空着,好像寻常日子里不可少的留白。
某天,在洗茶壶的时候,看到壶内侧有一条裂纹,我第一次对一直以为的“正品”产生了怀疑。好在,那条裂纹表浅,未穿透壶身,也不影响我继续泡茶。一壶两杯,伴着我度过了近十年的时光,壶内的裂纹并未加深。内侧的白瓷上多了一层斑驳的茶垢,那是用心陪伴添出的一层暖色调。壶沿不知什么时候小磕两处,露出不规则的两个小白点,也是时光的印记。
闲来无事,百度“景德镇彩”四字,说传统的景德镇瓷底部均刻有景德镇制的字样,底款景德镇彩的茶具,叫外来瓷。
这有什么要紧呢?总是茶具。一壶两杯,从容安住在当下,它们还将继续陪伴我,走过如水的流年。
一壶,两杯,举起和放下,都是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