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浓情栖霞山

□南京 卢云

冬去春来,春光烂漫,我乘坐栖霞的区内全域旅游直通车重访栖霞山和古镇。古镇在美丽的栖霞山脚下,九乡河水蜿蜒而过,投入白纱仙子四桥的怀抱。地铁6号线如同一条巨龙在地下不断地延展,这条青绿色的巨龙龙头就在古镇的入口,龙尾一直抵达南京南站。

古镇环水靠山,因渡成集,因山而隐,因栖霞寺而闻名天下,镇、山、林、寺融合为一处名胜。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说的正是这一带的人文荟萃和源远流长。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江乘,便在栖霞古镇落脚,登山临江,北去琅琊。如今栖霞山上的始皇临江处景点,还有古镇入口矗立的一座木石结构的牌坊上书写的“江乘古邑”几个大字,记忆着这段历史。

明清之际,古镇亦是名流不断,沈周、文徵明、祝允明、董其昌、袁枚等人到金陵,进镇、入寺、游览栖霞山是一套标准的打卡流程。清代文学家孔尚任的剧本《桃花扇》就取材于此,自此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和家国情怀流传千古。我去年因制作一部声音漫游剧租用了一处民房长期驻扎在栖霞山脚下,因而对栖霞山和古镇有着特殊的情感。我爱春光明媚时在始皇临江处远眺长江的天高地阔,爱夜色降临时在栖霞寺牌楼下欣赏月光的清澈如洗,爱细雨绵绵时在栈道上细品红叶的醉人心脾,更爱雪后初晴时在古镇上寻找青瓦的侘寂之美。

我与这里的居民和商户也结下了不解情缘,这里的店主和街坊有情有义,有趣的灵魂散发着不完美却真实感人的魅力。有家国潮馆的侯老板是土生土长的栖霞老街人,据说也是侯方域的后人,别看只有初中文化一副市井模样却酷爱传统文化,店里除了租售的汉服、摆放的妆造和古琴,还存放着不少有关《桃花扇》的书籍和音像制品,他的梦想是有一天拍出一部属于栖霞的《桃花扇》跨界新电影。隔壁汤圆店的罗大姐是来自贵州的布依族,她不仅包的汤圆好吃,还弹奏得一手好吉他,随口清唱一曲不亚于科班出身的歌手,她的梦想是一边唱歌一边卖最有特色的汤圆;还有一家店的张老师不仅是一位青年美术家,还是玉石收藏家,店里的玉石琳琅满目,说起店里的古董字画也是如数家珍,带着故乡新疆草原的洒脱格调。

顶头咖啡店老板娘因为喜欢古镇的慢生活,就把自己爱喝的咖啡和文艺情怀带到了这里,为古镇平添了不少现代气息;那一家新中式华服店,古典创新的设计和精致的桑蚕丝面料将中式服装的大气和高贵彰显到极致,我每一次经过总忍不住去试上几套,仿佛穿越了不同的年代找到了不同的自我。旁边还有一家鸭血粉丝汤店,有一回我房子里的东西坏了急需螺丝刀,冲过去找店员借用,第一次见面店员二话不说就拿了给我,我去还的时候道谢,店员说都是街坊不用客气。最右侧一条街的茶肆是南大学子众筹的综合性新型茶馆,店内枯山水的小景、老物件的搭建和灰檐瀑布的流动中无不透着店家的用心和灵气,每一个角落都成为游客来古镇游玩打卡的新地标。而离山脚最近的一家酒店则堪称宝藏酒店,低调中透着禅意气韵,既有绿色山林的寂静之意,又有细致入微的人文之美。

金陵文史源远流长,六朝烟水洋洋洒洒,每一次邀请好友寻幽访古、品味历史,休闲游憩、欢聚游乐,每一次独自登山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山深度共鸣,都能让我放下疲惫休憩灵魂,一次次更新着大自然赋予的超然能量。

漫步在古镇的九乡河岸,看着清澈的河水中菖蒲、铜钱草和美人蕉的倒影,听着流连忘返的游人们怡然自得的笑声,我静静地回望栖霞山脉和古镇余晖,一幅水清岸绿的新时代人文生态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新栖霞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