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社评/精要

“冰粉刺客”事件,明码标价就合理吗

冰粉的价格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浮动的,如果这个“区间”被冰粉售价“刺穿”,消费者就会觉得不正常。“两份冰粉150元”造成不佳观感的原因就在这里

近日,“女子景区遇冰粉刺客”一事引发众多网友关注。5月16日,两名游客在周庄古镇景区内自助挑选了两份冰粉,没想到称重后,要179元,讲价到150元,但还是觉得很贵。此事传上网后,很多网友也非常吃惊,毕竟,平日里买个冰粉也就一二十元的事。

对此,5月22日,江苏昆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该店冰粉、水果统一明码标价为19.5元/250克,计量器具在检定有效期内并符合要求。消费者一行于5月16日17时许在该店自行选购2桶冰粉(桶的容量为1500毫升)合计150元,另加1杯烟雨乌龙奶茶29元,共计179元,优惠后实际支付150元。

有关部门给出了详实的数据,消费内容一清二楚。在近期鬼秤事件引发舆情的氛围中,店家在秤上做文章的可能性也被排除。这说明此次调查是认真负责的。

但即便如此,仍有网友对此事持有不同看法。

一份冰粉到底多少钱算贵,看似没有衡量标准。毕竟,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店铺,所做冰粉的食材内容和成本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冰粉的价格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浮动的,如果这个“区间”被冰粉售价“刺穿”,消费者就会觉得不正常。“两份冰粉150元”造成不佳观感的原因就在这里。

也许店家会觉得委屈,那么,建议他们重温一条旧闻:2023年6月,封面新闻报道,在成都,一碗冰粉19元让网友直呼被刺到了,摊主则解释称,上游原材料涨了。

连19元的冰粉都要被冠以“冰粉刺客”,你让“两份150元”的冰粉情何以堪?

一个追问由此而来:“明码标价”就意味着此次冰粉事件无懈可击吗?

显然,在冰粉多以“份”出售而非称重卖出的冰粉市场中,论“克”卖冰粉,不仅颇为“出位”,而且也容易引发纷争。可以说,这种出售方式,利用的是人们对“克”不敏感的心理,从而达到了悄然间卖出高价冰粉的目的。换言之,这种销售模式“主打”一个出其不意。你不能说这种“非主流”的卖货方式违规,可问题是,它硬是在约定俗成的市场环境中特立独行,带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

要判定“两份冰粉150元”是否有毛病很简单,店家直接标价“一桶或大份冰粉75元”就行,你看会有几个人主动买?

再说,如果“明码标价”就可以过关,那么你让某些卖切糕坑人的摊贩怎么看?要知道,很多卖切糕的并没有在秤上搞鬼,而是在视觉和心理上打消费者的马虎眼,以出人意料的总重量“制胜”。

说起来,冰粉不过是寻常小食。怎么卖、卖多少,不仅取决于成本,还取决于商业伦理。无论如何,一份冰粉卖出不合常理的价格,本身就有值得反思之处。对此,有关部门不仅要关注是否明码标价和分量充足,还要关注销售方式是否做到了公平透明、合乎常理,别再让消费者吃闷亏。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