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系列”,由南京大学张亮教授和孙乐强教授主编,精选了十部最具有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政治经济学批判》《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反杜林论》和马克思《博士论文》等进行导读。丛书作者是来自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一流学者、教学骨干,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写作背景、出版过程、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等为基础脉络,重点把握经典作家的思想全貌及其作品的深厚底蕴和价值,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了生动、权威的解读和剖析,框架严整、语言通俗、图文并茂,为读者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原理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切实的帮助。
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诞生地,也是我们深入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手资料。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就是原原本本、仔仔细细地学习和研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文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系列”所导读的著作,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和报告中都曾提到或引用过,数量虽不多,分量却不轻,它们极富思想含量,集中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从青年到晚年的思想历程。通过对这些著作的详细解读,我们能够直接触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系列”注重对经典著作文本的深度解读,致力于原原本本地学、仔仔细细地读,还注重把握马克思经典文本的“时代性”问题,即把文本放在其形成和适应的具体语境中解读,同时兼顾与今天的时代变化之间的关系,既避免解读时的主观随意性,又避免文本的“肢解”与其中话语的“套用”。
例如,在解读《共产党宣言》的文本时,作者重点介绍与比较了逐步演进的三个稿本——《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和《共产党宣言》,梳理其间关系,从而发现《共产党宣言》对于一些思想的表述更加成熟、完整与清晰,是“厚积薄发”,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之后,在与各种社会主义思潮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中凝结而成的纲领性思想的科学表达。《共产党宣言》中思想的最终完成,正是建立在对《草案》和《原理》相关思想的发展与改进之上的,三篇文献的思想逻辑进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演进过程的一个生动缩影。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其超越时代的思想价值与实践意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导读,不能仅停留于文本层面,而是要深入思想层面,把握和阐释其思想内涵,抓住思想精髓,并结合新的历史条件推进其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系列”丛书也坚持这一原则,体现出鲜明的现实关怀,它不满足于“照着讲”,而是面向马克思主义思想本身进行合理性、创造性阐释,既遵循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旨趣,又结合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接着讲”,根据新的实践对其进行丰富、发展和完善。可以看到,几乎每一本导读的最后一章都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当代价值和意义,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面向现实、走进当代。
大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深奥的、有着一定的门槛,要想以通俗易懂的导读来直达经典,对作者提出了极大的考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写小书更要花大功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系列”丛书的作者们是来自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一流学者和教学骨干,他们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能够准确把握读者的需求和兴趣点,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学术性与可读性的并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理论问题深入浅出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丛书内容短小精悍,每本字数在十万字左右,形式上摒弃章节式,以清晰明了、简明扼要的方式把一本经典原著介绍清楚,并配以大量图片,其中不乏珍贵文献资料图片。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语言,让一部部伟大经典生动地矗立起来,使我们能够亲近经典、了解经典。
值得一提的是,丛书还推出了配套的电子书和有声知识课程。从“凤凰书苑”平台公开显示的数据来看,已经上线的8门导读课程,累计播放量已经超过220000次。由此可见,丛书及其配套课程深受读者喜爱,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数字传播已经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新时代更加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获取力量,相信这套高质量、普及化的插图版导读能够为青年学生、党员群众等学习经典、研读经典提供好的入门指导,让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