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打开自然与人文的 诗意之窗

《四时之美,遇见港城》 《四时之美,遇见港城》编写组 编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3年6月

□李超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从春雨潇潇到冬雪飘飘,我们的祖先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参照天象、气象和物象等自然现象,总结出一年之中自然界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知识体系,深度融入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由连云港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指导创编的《四时之美,遇见港城——走进二十四节气》一书,以当代的审美视角,新颖的框架结构,独特的表现方式,生动的语言叙事,精美的手绘插图,一如盎然诗意拂面而来,不仅给人以广博的自然、人文知识,而且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深得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朋友的钟情与喜爱。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先民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蕴含着大千世界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古往今来,四季轮回,人们在“二十四节气”中不断重温关于时间的最初印记,感知绵延千载的光阴故事。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人们把二十四节气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因为它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融汇先进的农学思想,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在指导人们生产生活实践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时之美,遇见港城——走进二十四节气》一书,围绕不同季节、不同节气的自然变化,从青少年的视角和兴趣点出发,编写了节气概述、气候农事、传统习俗、节气诗词、走进港城等内容。“节气概述”介绍了节气的名称、时间、出处与寓意等,让青少年对该节气有个大致的了解。还介绍了节气“三候”。人们把“五天”称为“一候”,“三候”即15天,刚好为一个节气。古代先民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的自然现象,给每个节气的“三候”分别起了名字,简洁明了地表示当时的物候特点。“气候农事”介绍了该节气的气候变化,以及在该节气开展的农业生产劳动情况,帮助青少年认识自然、感受自然,了解中华农耕文化。“传统习俗”介绍了该节气的民风民俗,让青少年了解风土人情,学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节气诗词”编写了与该节气相关的古诗词,通过“注释”和“大意”,体悟古人对该节气的认识和感受,不仅丰富青少年的语言积累,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走进港城”展示了连云港市在各节气中的农业生产、工业发展、港口运输、自然风光、民风民俗等图片和材料;另外,还有连云港市青少年在开展“二十四节气进课堂”活动中创作的绘画作品,不同层面地展现了港城的繁荣景象和精神风貌。

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以节气为作息,以万物为启蒙,以自然为导师,让二十四节气不再只是古人留下的传统遗产,而是真正“活”在今天,由青少年继承发扬,常学常新,成为我们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四时之美,遇见港城——走进二十四节气》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既有节气的基本知识,又有与节气有关的传统习俗、诗词文化等内容,还将节气知识融入通俗晓畅、朗朗上口的童谣故事中,深受青少年读者的青睐。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民间故事、传统绘画等,也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青少年群体中进行潜移默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此同时,有关部门每一个节气都及时走进校园,组织举办诗词诵读、情景展演等传承活动,这些活动不仅生动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知识,而且培育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浓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