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雨读的惬意

□上海 濮端华

一个周末,出差北京。登上高铁,窗外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为打发时间,便泡上一杯茶,随手从携行包里取出一本《读者》,漫不经心地翻阅起来。读到一篇《晴耕雨读》,契合了现时的心境,也让喜欢雨读的我格外感同身受。

其实,南方的初夏,常与梅雨季叠加交错。只要碰上下雨的日子,我便习惯在处理完工作和生活事务之后,捧上一本生活或文化类书刊,以葛优躺的方式猫在沙发或床上,尽情享受雨读的惬意。

窗外的雨,有如田野的绿叶、山间的溪流,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觉,为雨读营造了怡然自得的氛围,也让书上的每一个字顿时生动鲜活起来。雨读时的思绪也如雨丝一般随意浪漫起来,心境与那书上的诗境一拍即合:“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幅幅雨中美景,不断在脑海中显现,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雨读的惬意,让人感受到一种遵从自然的恬淡。它不过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与大自然来个约会,默默地做自己该做、乐做、能做的事。天晴了,日出而作,辛勤播种,用心耕种。雨来了,转身回屋,持册相坐,与雨而语。这是何等安好而美好的境界!

一个喜欢并善于读书的人,往往更容易摆脱自我的窠臼,更乐于走向社会的舞台。背一篇《离骚》,便有丘壑苍茫;诵一本《诗经》,便会唇齿留香。读一本杂志,好似周游世界;看一本历史书,恰如穿越古今。书籍丰富了我们的阅历,也让我们告别自私、不再恋我。

“晴耕雨读”,常常被人们与“哀矜勿喜”连在一起。这后半句,出自《论语》,意思是:面对不幸者,不要幸灾乐祸。如果呼应“晴耕雨读”,则暗示了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人生态度。人生得意时不需张扬,应以内敛自处之;人生失落无须哀伤,应以矜持对待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该争取的争取,该放下的放下。雨读的惬意,其实蕴含着极其质朴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