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洮 沈林峰
初夏五月,山底的普银路铺了柏油,给沿线居民送去了福音,家乡也因这条路而耀眼沾光。
近几年,家乡人每年都要在山上植一片绿色,几年后成片的树木就葱葱郁郁,植被繁茂。山脚下,游人如织,似潮水般涌来。车子进不了山,就徒步到了山顶,再往四周眺望,不禁感叹:啊……美。闭目,在这天然氧吧里,深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亲吻它碧绿的腹肌,游人拿出手机,留下美好瞬间。
若要上山,最好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上午就更好了。可登到山顶,眺望依山而居、沟壑峁梁上的田园人家,看错落有致的一字形梯田,一眼就能望到西山山脉,能清晰看到峰线。这时,天空湛蓝,飞鸟私语,羊群咩咩。一阵风吹过,会感到丝丝凉意。或躺在草地上,看雄鹰展翅翱翔,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身心放松;或在草地上打滚,倾听大自然呼吸心跳的声音。忘却尘世的所有,将一切交给大自然。
马衔山是甘肃东部黄土塬的最高峰,是榆中与临洮二县交界的分水岭。初夏时节的马衔山,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仙气十足。这山与南方的山相似而不尽相同,峰高平缓,厚重大气,因为山间那些生灵万物,山于是也有了生命。一只不知名的小鸟打开嘹亮的歌喉,撑开双翼扑闪扑闪飞得忽高忽低,地上的鸟也在歌唱,心音和谐,琴瑟和鸣,原来是雄鸟向地上的雌鸟发出了求偶信号。满地的羊群像天空缥缈的云朵,洒满半个山腰,牧羊人赶着羊群,从这山头到那山底,轻轻挥动鞭儿。山上怪石嶙峋,和羊群混在一起,已分不清哪是羊群哪是山石。
马衔山是名副其实的石山,山上的石头清晰地显露,青苔点点,把本来光秃秃的石头装扮得色彩斑斓。在墁坪村这一带山上又发现了瑰丽夺目的玉石,它与“蓝田玉”齐名,属山料的一种,人们就起名叫它马衔山玉。当地人将玉换了钱,人人穿金戴银,大多数人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马衔山玉也因此走出了大山,来到城市里,甚至走出了中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
听老人讲,山中有一大一小石马,这石马“吃甘肃回四川”。据说,很久以前,这里水草丰茂,山上常有天马出没。一日,马群在山顶嬉戏,突然碰见了在山上打柴的农人,天马惊慌失措,部分天马踏云而去,有两匹天马来不及躲避,慌乱中变为石马。此后,石马再也没有返回天上。茫茫蛮荒之中,两马立于山顶。石马大有头朝天府之国——四川,尾向榆中之势。每逢四五月间,石马灵魂出窍,化作一金马去了蜀地,临行时带上本地的蚕豆、胡麻、蒜苗入蜀,作为礼物播种在那里。九、十月间将天府之国的各种名贵药材带到马衔山,因而在山上也就有了贝母、防风、柴胡、秦艽、柴胡、羌活、甘草、赤芍、黄柏等多种中药材。
乡间还流传,明代初年,朱元璋为平战乱,迷信西北地区将有真龙现身,就派刘伯温前往西北斩断龙脉。刘伯温行至马衔山,听说山上常有金马出没,恐于大明江山不利,遂将两座天然石马劈成几块。如今虽有残缺,但仍能清晰地看到大小石马所在的地方。有山从中间分离,空出足有十余米深的小缝隙,似一线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得不让你折服。花草最惹人喜爱了,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把整个山梁点缀活泼,草是软绵绵的,山顶的草比山腰的足足短了半截。
每有闲暇时光,我把自己置身山间,奔着马衔山青山绿水的意境,也奔着心中期待的那个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