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苗啸雷
艾草香长、粽叶情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端”者“正”也,有中正、高尚之意,农历五月为“午”月。端午节还有很多别名: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正阳节、天中节、浴兰节、粽子节等,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已经积淀出丰厚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
这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节日。在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笔下,端午节就像饱含浓郁风土人情的水墨画。有“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的迷人景致,有“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的竞渡争先,有“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的美味大餐,有“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的爱情倾诉,还有“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的慷慨悲歌。这一首首诗词歌赋,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夏日浪漫。今天我们重读经典,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可能无法遇见,但在心灵深处一直存在,那是别有一番风味的情愫,给人最大的慰藉。
这是个充满文化底蕴的节日。2009年,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它蕴含的文化底蕴存续千年而历久弥新。“挂菖蒲、佩香囊、喝雄黄酒”等习俗,蕴含着古人应对天时、物候的经验智慧和祛病消灾、强身健体的淳朴心愿,与中医学文化有互通之处,据说这一天阳气最盛、万物皆茂,草药药效最强。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包裹着糯米、肉、蛋黄、豆沙等各种馅料的粽子,表达着对亲人的思念和爱意。龙舟竞渡源于古代民间捕鱼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竞技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端午好插秧,家家谷满仓”,在这种植稻谷的好时节,人们通过一系列仪式祈求五谷丰登。
这是个充满家国情怀的节日。从屈原开始,端午节与爱国主义紧密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经过千百年历史嬗变,不断积聚起文化图腾和精神价值。那年五月五日,屈原在写下了绝笔《怀沙》后,愤然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乐章,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千古绝唱,他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其犹未悔”的精神被永远传承。由己及家,由家及国,由国推及天下,这种家国情怀成为有识之士追求的最高精神殿堂,也是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顽强拼搏的终极目标,成为中华民族最鲜明、最靓丽的精神底色。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端午节送祝福说“端午快乐”被视为没有文化,要说“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的节日。其实端午节的初衷是趋吉避凶、驱邪避瘟、祈福消灾,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里以翔实的史料考证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图腾祭祀活动,时间上远早于屈原。端午节作为一个十分复杂的民俗文化聚合体,各地有丰富的节日活动,呈现着祥和浪漫的气氛,在古诗词里我们发现大量描绘端午节快乐喜庆的佳句,更多饱含的是生机勃勃的通达理念和娱乐精神。现在我们过端午节,可以品尝各种美食、可以外出游玩赏景,小朋友装扮得五彩缤纷,亲朋好友能欢聚一堂,难道不快乐吗?因此说“端午快乐”并没有错,而刻意强调“安康”,反而有故作高雅之嫌。
前几天妹妹发信息说端午节要到了,家里樱桃快要熟了,菜地里水萝卜也长大了,妈妈亲自采摘芦苇叶包了很多粽子,她买了很多彩线带着孩子们编新花样的手链。一时间,勾起了我浓浓的乡愁,回忆起儿时端午节欢快的情景,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那是对家乡不变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