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 邱俊霖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几人一路西行,来到了一个叫作隐雾山的地方,山上有一个自号“南山大王”的豹子精。豹子精用计捉住了唐僧,这可惹怒了孙大圣。孙大圣铲除了豹子精,救了唐僧以及另一位被捉住的樵夫。樵夫为表示感谢,邀请唐僧师徒来到家中,准备了一顿丰盛“野菜宴”:“但见那嫩焯黄花菜,酸齑白鼓丁……”
樵夫准备的菜肴一共接近40种,如果咱们也参加一次野菜宴,大概根本吃不过来。今天就来品尝一下其中的“酸齑白鼓丁”。
白鼓丁是啥?其实就是我们熟悉的“蒲公英”。蒲公英的外号有很多,“白鼓丁”只是其一。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提到:“淮人谓之(蒲公英)白鼓钉,蜀人谓之耳瘢草,关中谓之狗乳草。”白鼓钉和白鼓丁应该是同一种读音的两种写法。他说淮人将蒲公英称为“白鼓钉”。“淮人”通常来说是指淮河流域的居民,吴承恩的故乡淮安便位于淮河下游,吴承恩也算“淮人”。难怪吴承恩将蒲公英叫作“白鼓丁”。
蒲公英的花、茎叶和根都可以食用,人们通常食用茎叶部分,早春的蒲公英嫩苗口感与味道最好,太老的蒲公英味苦。蒲公英吃法多样,可以凉拌、熬汤或炒食,还能生吃。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引述五代医学家韩保升的话说:“(蒲公英)茎、叶似苦苣,断之有白汁。堪生啖。”生吃时将蒲公英的嫩茎叶洗净沥干,用来蘸酱,虽略有苦味,但清香爽口。
《西游记》里樵夫准备的是“酸齑白鼓丁”。“齑”有两个意思,其一为用姜、蒜等碎末的香料制成的调味品。其二为细、碎。“酸齑”是切成细末的咸菜。有读者认为,“酸齑白鼓丁”即把嫩蒲公英切成细末,再用酸味卤料腌制成酸菜。现在还有不少地方有用蒲公英制作酸菜的,也有另外的看法,认为“酸齑白鼓丁”是用酸菜末炒或拌蒲公英,也有这种可能性。
明人宋诩在《竹屿山房杂部》里提到蒲公英“宜油醋”。焯水去其苦味,凉拌时别忘了加入油、醋,这样拌出来的蒲公英味美爽脆,独具风味。总而言之,蒲公英带点儿酸,味道更香,樵夫家的“酸齑白鼓丁”,必定是道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