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有故事的猪头肉

□扬州 徐永清

淮扬菜系中,有许多美味佳肴。被称为中国名菜的“扬州三大头”,是扛鼎之作。“三大头”指的是清炖蟹粉狮子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

在此细说扒烧整猪头。端上餐桌,一股浓郁的酱香肉香便扑鼻而来,令人几欲垂涎。举箸品尝,耳的脆,肉的糯,舌的烂,鼻的韧,各个部位展现着不同的口感,令人拍案叫绝。

在扬州,任何一家饭店,现点扒烧整猪头是没有的。往往得提前一天预订,因为这道菜制作繁复。猪头的毛,得收拾得干干净净。猪头的口中、鼻中、耳中必须彻底刮除。扒烧整猪头,还必须将骨头彻底剔除。

收拾干净的猪头,在清水之中浸泡两个小时,漂去血水。再将猪头焯水,焯后入清水刮洗,如是三次,每次焯水二十分钟,直到锅中没有浮沫,这功夫才算到家。然后将铁锅上油烧热,放入各种作料,讲究的饭店,投放的作料多达二十余种,用文火焖足三个小时。这样制作的猪头,方为传统地道。

扬州人制作猪头肉,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传说有人将猪头切成一寸见方,连同各种作料,放置在夜壶中,这当然是从未用过的新壶。再将壶口封严,悬挂于空中。壶下点一支蜡烛,接力似的燃烧。这是纯粹意义上的文火,得一天工夫,讲究的是焖。夜壶焖出的猪头肉,糯烂异香,不知比东坡肉好吃多少倍。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扬州最爱吃猪头肉的群体是搬运工人。扬州内河航运发达,河岸上散布着棋子般的码头。搬运工人就在码头上干活。总见他们拉着板车,打起响亮的号子,运送着钢铁水泥和粮食化肥。工人体力消耗大,要营养身体、保持气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喝酒吃肉。傍晚时分,昏暗的路灯下,常见这些搬运工人,三五成群地围坐在车把上,每人满托着荷叶包裹的猪头肉,外加两个烧饼或包子。那肉是从熏烧(熟食)摊上买来的,切成大片大片的,油亮亮,香喷喷,真是诱人。他们大块大块地吃着猪头肉,大口大口地喝着老白干,那个痛快豪爽,真有点梁山好汉的遗风,令人羡慕。

我对猪头肉是偏爱有加的,与我同好者很多。前不久,我请一位相熟的烹饪大师精心烹制了一个扒烧整猪头,邀约了几位亲朋在家聚餐。一时间,大家不言不语,只是慢慢享用、细细品味。一好友不禁拍案,用扬州方言赞叹道:刮在!崭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