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明前茶
“为给娃娃做小衫,我特意结识了在菜市场门口做裁缝的安徽姑娘,这样,从她那里买来巴掌大的边角料,就不必绞碎自己的衬衫为娃娃换装了。”
一见面,雷鸣就向我展示她为家中娃娃新做的衣裳:灰紫色亚麻长裙的领口,点缀浅金色的双层蝴蝶结;绿底白花的齐膝裙,设计了精巧的风琴褶泡泡袖,还用白色衬裙撑起裙子的饱满度;绘有红蓝黄各色小点的细棉布,做成可爱的长袖罩衣,搭配咖啡色的中裤,伶俐洒脱……她的娃娃,四肢关节是可以360度旋转的,穿上她亲手缝制的小衫,搭配其奔跑、行走、摊手等憨萌的身姿,娃娃就像电影里的精灵一样。
雷鸣从未学过服装设计,也不是裁缝出身,她是做民事案件的执业律师,有20多年经验。我们在一次读书会上认识,雷鸣是书痴,为娃娃做小衫的兴趣源自多年前,她读到香港作家西西的作品《缝熊记》。西西因中风导致半边身体不灵便,为了恢复,西西开始尝试缝制小熊,她搜集各种可以填充小熊肚子的原材料,使用不可思议的面料,为小熊创造迷人的纱裙、帽子与工装裤,她赋予小熊表情、神态与性格,为它们创造出“一家人”的氛围。西西咬牙锻炼,在她病后笨拙麻木的右手也逐渐变得灵敏后,家中的小熊也越来越多,它们体态憨拙,它们有的是母子,有的是父女,有的是窃窃私语的闺蜜,有的是面带羞涩的情侣。凭着一根线与一根针,西西创造出了一个新世界。缝纫玩具熊的过程不仅承载着女作家的日常闲情,更让单身一辈子的她,在自由写作的压力与孤独中收获了巨大慰藉。
这一段文坛佳话启发了雷鸣,那段时间,她刚从服务15年的外企法务岗位离职,加盟一家独立的律师事务所,工作上的挑战接踵而来。她发现,项目带队律师比她年轻,学历比她更高,替客户斡旋的能力比她更强,作为律所的一名“年长新兵”,一点不焦虑那是不可能的。何况,执业律师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被对方当事人声嘶力竭地威胁,在调解时被当场扔了一个熟透的西红柿;被己方当事人误会,打印好的证据被对方抢过去扯个粉碎;有时,一个案子的卷宗有一寸厚,好不容易读到烂熟于心,竟被对方律师挑出疑点,并在疑点上穷追猛打……这都是雷鸣做大企业法务时很少体验的挑战。有时,她冒着瓢泼大雨,驱车300公里去外地取证,又在法庭上据理力争好几个小时,依旧没有为当事人争取到满意的判决,这样的“至暗时刻”,怎么说服自己缝补好内心的怀疑与缺失,继续前行?
她开始为喜爱的硅胶娃娃缝衣裳,不知为什么,只要动动剪刀,把袖管与衣片剪出来;只要手工缲边,再将裙摆上的褶子等距离固定,最后将娃娃衫的袖子准确无误地“安装”上去,她满心的焦灼就徐徐消失了。真的,这半尺多高的小娃娃,安宁喜悦地换上新装,站在她面前,雷鸣作为“老母亲”,作为这一新情境的创造者,不仅浑身的疲乏烟消云散,还真的摆脱了挫败与孤独,逐渐自信了起来:真的,怕什么,法庭上的胜败乃兵家常事,本来落在下风的案件,能争取到和解,也是一场胜利;况且,若不做律师,我可能也有另一条康庄大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