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贺震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使此后的这个日子变得不再寻常。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一天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在我身份证一长串的数字里,有一个数字段就是“0801”。
准确地说,8月1日是我的档案生日,或者说是工作生日。因为,我的出生日期并非8月1日。
乍一说,好像很稀奇。其实,我与身边好多同事、朋友交流过,不少人档案记载的生日,与真正的生日并非同一天。同一事情,各有不同的因由故事。我的生日故事,要从1980年高考,乃至更早一些的少年时代说起。
我出生在淮北平原上一个偏僻的乡村,在我之前,整个村子祖祖辈辈没出过一个大学生,对天南海北的大学一点也不了解,除了听说过三舅头年考上的“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外,对大学的名字都知之甚少。
1980年高考成绩揭晓后,我有幸金榜题名。父母忙于农活,三舅带着我去县招生办开始“闯世界”。在县招生办,满墙的海报看得人眼花缭乱。该如何填报志愿,我一时拿不定主意。一天下午,在县招生办的大院里,一位身着绿军装的解放军军官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心生疑惑,解放军来这里干什么?因为那时我并不知道,当时军校已恢复面向地方高中生招生。三舅也注意到了那位军官,对我说,走,我们去看看。
年轻帅气的军官热情地告诉我们,他姓吕,是原南京军区步兵学校的数学教员,此番前来是为学校招生的。接着吕教员向我俩介绍了这所军校的情况、录取分数线和身体要求,并说,小伙子,我看你身体条件挺好的,报我们军校吧,毕业后就是解放军军官。
我们村子里曾经有两人当过兵,是我的族叔。两家堂屋正中间都悬挂着红底黄字、塑料制作的小牌牌,上面写着“光荣人家”。两家人在生产队里特别受人尊敬。我记事时,贺继普已从部队退伍,在县城的供销社工作,偶尔回村子里一趟,身边总是围满男女老少,问这问那。贺继魁是在我上初三那年冬天当兵的,他穿上军装从公社回到村里那天,是全村最喜庆的一天。那天我放学后,一直跟在他的后边看稀奇,直到天黑透了,耽误了吃晚饭也不觉得饿。心里想着,我家如果有人当兵,家里也能挂一个光荣牌多好啊。
吕教员的话,唤醒了心中沉睡已久的军人梦。三舅在一旁说,小震,你可以考虑报军校啊。对,报军校!就这么定了。在填写相关表格中的出生年月日时,我便填写了1963年8月1日。填写这个日期既是有意为之,也是无奈为之。说是有意为之,是我知道8月1日是建军节;说是无奈为之,是因为我确实不知道自己的生日。那个年月,我的老家农村没有建立户籍制度,从来没有户口簿、档案袋之说,母亲偶尔说起我的生日讲的也是农历,从我记事起从来也没过过一次生日。直到多年之后,我特地买来一本万年历,才查询到我的公历生日。
就读军校及毕业之后的几十年里,每每有人知道我档案记载的生日日期,往往都会说一句:你啊,天生就应该当兵!想想还真是,我与军队军营军人就是有缘。我谈对象时,红娘给我介绍的姑娘(我的妻子)是一位军官的妹妹,其直系亲属中有8人先后在部队服役。在我的影响下,我老家村庄上,有好几个小伙子后来也当了兵,我两个哥哥有4个孩子到部队经受了锻炼。在我们那一届军校毕业生中,我第一个调到军区司令部机关工作,直到现在我的住房还是当年部队建设的安居工程。
军人是国家的守护者,我以8月1日是我的生日为荣,我以生命里曾有过当兵的经历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