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上海书展

汪维宏《千载浩然苏东坡》 重新发现好官苏东坡

左起:责编张黎、作家汪政、作家汪维宏、编辑刘彦彩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但是很少有人谈论他作为一个官员的形象。8月15日,“好官苏东坡”《千载浩然苏东坡》新书分享会在上海书展举行。在本书责编、译林出版社编辑张黎的主持下,作家、评论家汪政,本书作者、江苏省书香全民阅读基金会理事长汪维宏,与中国方正出版社编辑刘彦彩展开精彩对谈,从苏东坡为官从政的经历、为庙堂忧的浮沉人生,延伸到他旷达浩然的理想人格。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姜斯佳/文 穆子健/摄

“东坡热”经久不衰?因为他心中有民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的思想巨人、文化巨匠和政治精英。近千年来,世人大多聚焦他在文学艺术上的非凡造诣与杰出贡献,而对作为官吏的苏东坡,其致君尧舜的抱负、济世安民的理想、为民务实的作为和清正廉洁的品德,往往缺少集中、系统的关注与探讨。汪维宏的新书《千载浩然苏东坡》力求另辟蹊径,以苏东坡的从政生涯为主线,兼顾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和文学艺术的成就,再现他良吏、能吏、廉吏的形象。

汪政指出,如今的大众和研究者心中的苏东坡形象已经被一些传统的话语固化,但读过苏东坡文集就会发现,大众喜欢的诗词只占他所有写作的一两成,剩下的百分之七八十其实都是公文、调研报告、奏折、工作计划。“像苏东坡这样的中国古代文人,他们心中最重要的还是经国济世,用现在的话说,是以人民为中心。我们现在一提‘官场’好像就觉得是个贬义词,其实这里面有好多管理经验、治理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作为出版方之一,也是本书的责编之一,刘彦彩表示,作为官员的苏东坡具有极强的执行能力和担当精神,任徐州太守时,他发誓“与城共存”,在抗洪前线坚持了一个多月,每到一地,他都做了大量的、有难度的具体工作。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被上天高高举起、又重重摔到地上的人,苏东坡的自我治愈能力也令人惊叹,这种在逆境中崛起的精神,直到今天仍然可以直击我们的心灵。

几千年来,历朝历代那么多文人士大夫,为什么只有苏东坡在人们心中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汪维宏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因为苏东坡具有人民性。在苏东坡的从政生涯中,他做了很多惠民、利民的首创之举,例如在黄州创办中国第一个儿童福利院,在杭州开设中国第一家公立医院,首开中国景观水利、人文水利的先河,杭州西湖之所以能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东坡功不可没。

“一肚子不合时宜”?是“遇强不弱,遇弱不强”

红颜知己王朝云说苏东坡“一肚子不合时宜”,关于人情世故,他是不能还是不为?

汪政形容苏东坡是一个“六边形战士”:“他是个全才,不光有外在的才干,还有内在的修为。他将儒释道融会贯通,但归根结底还是以人民为中心,与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的出发点都不一样。在离开人世之前,他依然以人间作为理想的归宿,这是苏东坡的情怀之所在。”

在汪维宏看来,苏东坡之所以历经艰难还有如此成就,和他的家风、家教分不开。汪维宏用八个字概括苏东坡的个性“遇强不弱,遇弱不强”:“面对百姓,他心中充满爱;面对高官和皇帝,他不卑不亢。他始终是为了人民、为了江山社稷。没有这样的性格,苏东坡也不会流芳百世。”

活动末尾,现场的小读者们也积极与嘉宾互动,提出自己的疑问:王安石变法和司马光变法有什么不同?苏东坡被贬到那么多地方,他是怎么活下来的?汪维宏一一亲切作答,并鼓励小读者们不要害怕挫折,不要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受了批评就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

参与此次分享会的嘉宾还有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凤凰传媒副总经理袁楠、译林出版社社长葛庆文、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陆志宙。听到小读者的提问,徐海也忍不住幽默回复:“读了苏东坡就知道,人生就是有起伏,大家要以苏东坡为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