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 陈锦鹿
古人的夏日消暑之道,宛如一幅幅古画中的风景,不仅蕴含着岁月的智慧,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在这些古画中漫步,我们似乎能窥见古人避暑的惬意生活,感受到他们生活中的淡泊与从容。
夏日炎炎,古人常常选择游山玩水来消夏。与三两知己一同走进《荷塘消夏图》,采莲赏荷,吟诗作对,感受“一池荷花一池凉、一阵荷风一阵香”的惬意。南宋的《纳凉观瀑图》中,一位白衣高士袒露胸怀,悠然坐于溪畔水阁,望着面前的悬崖峭壁,飞瀑如练,所有的暑热烦闷顷刻消散。六月山深处,轻风冷袭,清代的《骊山避暑图》让我们切实感受到登山消夏的妙处。远离城市的喧嚣,于崇山峻岭之间,观奇石异花,享云雾缭绕,实在是妙不可言!在这个夏天,去游山玩水吧,不仅能消解暑热,还能愉悦心情。
除了游山玩水,古人还有许多消暑“神器”。最常见的便是扇子。唐代周昉的《挥扇仕女图》中,窈窕仕女,手持雅扇,轻轻摇动,凉风微拂。五代时期,周文矩的《倦绣图》中,一位慵懒女子斜卧床榻,怀中紧抱“竹夫人”。这是竹质抱枕,全身布满孔洞,带来如穿堂风般的凉爽。凉枕也是必不可少的“神器”。在宋朝的画作《槐荫消夏图》中,一位老翁头靠凉枕,显得非常悠闲自在。凉枕的材质多样,富贵人家偏爱瓷枕、玉枕,普通百姓多用竹枕、木枕。不论何种材质,也不拘于哪种形式,重要的是带来一份清凉与舒适。
古人还创造了许多清凉的夏季美食。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处饮子店铺。虹桥南岸,一位店主热情招呼顾客,身后木桶中盛放着清凉饮子。另一处凉棚下,悬挂着“香饮子”的招牌,两位客人谈笑风生,正品尝香饮子。现代人喜欢冰镇果盘,古人也同样喜欢,《消夏图》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精致的器皿中,冒着冷气的鲜甜瓜果,令人垂涎欲滴。不仅如此,古人还会在夏夜设席邀友,共享消夏套餐。《十八学士图》中,我们看到摆满雪槛冰盘、瓜果桃李的宴席,友人相叙聊到天明。凉爽的美食,诚挚的朋友,这个夏天虽热,却也舒心凉爽。
透过这些古画,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人如何在酷暑中寻找清凉,如何在炎热中享受生活。这些智慧与艺术,历经千年,仍在今天的我们心中荡漾,带来一丝清凉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