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 刘香河
晨起,路灯还亮着。灯杆上“吉祥”“如意”字样的灯箱式灯笼,通体发着红光,很是耀眼。马路两侧的香樟上,鸟鸣不断。小城便在这鸟鸣声里慢慢醒来。
此时,三水湾街区的街道上,有中年男子踩着碎石晨跑,手上的一双白手套,在晨光里有节奏地摆动着,颇显眼。没过多久,又有一身体修长的女子,沿街慢跑,只见其腰间系了件薄羽绒衫,多出几分干练。我的目光尚未离开那女子,便听得身后有“啪、啪、啪”快节奏脚步声响起,一身苹果绿运动服的男青年,从我眼前一闪而过。
凤城河,水平如镜;望海楼,临河矗立。河和楼,淡成一幅江南水墨。而望海楼的对岸,两处施工现场,早已人头攒动。戴着施工安全帽的男男女女,运石材,铺地面,吊钢架,一派忙碌。走近询问,得知在新建一处亲水平台。
跨过百凤桥,来到西侧的另一处工地。但见一根根钢架房梁竖立着,说是要建一条“观鸟街”。不知都有哪些珍稀品种入街,让人很是期待。
由三水湾街道步入老街,吸人眼球的是由车厢改造而成的一个个时尚潮品小屋:“老挝咖啡”“铁板虾滑”“老广牛杂”等等,风格各异,风味定然不同。别看现在一节一节车厢都很安静,那是你没见到它们在霓虹初上之后的喧嚣。
这几年,地方上主打“泰州早茶”品牌,老街上名头颇响的“古月楼”早茶店,被泰州文旅集团收购。这不,店招上,出现了“文旅”字样。
进得店来,一副楹联映入眼帘:馄饨初开千张干丝起峰峦,蒸笼将现万种气象欲呼出。行楷的书体,十分雅秀。
从营业员口中得知,此店节假日外地游客特别多,尤以上海客为最。一天数万元的营业额,多为他们所贡献。长线客,当然是泰州本地人。泰州人有“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生活习惯,吃早茶实乃一种生活常态。
七点刚过,厅堂里只有四五桌食客,有单点一碗干拌面,抑或鱼汤面的,有点烫干丝和点心的,也有点心、干丝、面条都点的。食客们边品尝泰州早茶,边谈天说地,好不惬意。
这当口,一老年男子挽着一拄着拐杖的老妇人,进得厅堂,择定楼梯口方桌座下,要了一份手工干丝,一只蟹黄包,还有一碗鱼汤面。我一看,他们二人大概是老两口,否则不会合吃一份。不止于此,他们还应该是常客,否则不会如此会吃。他们所点,正是泰州早茶三宝。一经交谈,我的判断拿了个满分。
日头高升,我向西出三水湾街区,上了鼓楼路。金灿灿的阳光照射得南山寺宝塔的金顶熠熠生辉。塔旁侧的马路上,大大小小的车辆,川流不息,有了车水马龙的意味。忽然,七八辆电动车首尾衔接,鱼贯而行,且车子的后座上都坐着一位穿深蓝色校服的学生。这些孩子都在同一所学校?这也是学生家长们的日常吗?
不经意间,有两三个骑轻便自行车的小伙子潇洒而过,望着他们青春飞扬的背影,笑意在我的脸上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