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副刊

那晚,我长大了

□合肥 刘学峰

我在省城工作,离我老家将近三百公里,一年只能回家两三次。每次回家,总是不断地有人邀去吃饭喝酒,我总是爽快地答应。

那一年春节回家,儿时的玩伴纷纷相邀,从年初二开始,我是午饭晚饭都不在家吃,自己非但没有因此感觉到有什么不妥,而且还有一种颇为自得的良好感觉。有一天晚上,我在小学同学家喝酒,几个四十多岁的人在一起,一边回忆着过去,一边感叹着眼前,快到9点还没散场。这时候我妈进来了。我已经喝醉。我妈说:恁晚了还不回家,我就出来找,找了好几家才找到这个地方。我赶紧告退,众人也不像以往那般阻拦,而是很配合地放我走了。回家的路上很黑,路面坑坑洼洼,还要不停地左拐右拐。妈妈带着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还不停地说:这个是坑那个是坎,小心别摔着了。

到了家,父亲还在等着。见我们进来,就说:又是喝多了,要不是你妈去找你还不知道要喝到啥时候。语气里并无责怪的意思。妈妈说:别啰唆了,让他赶紧睡吧。

我简单地洗把脸就睡了。在酒精的麻醉下睡得很沉,天亮才醒。妈妈说:洗脸吧,这就吃饭了。那天早饭我实在吃不下去,心里忒难受。不是因为头天喝多了而难受,是心里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和愧疚。父母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自己忍受着贫困供应我上学。现在我已是四十多岁的男人,不能回报父母什么,还要让父母时刻牵挂着。他们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一年到头就盼望过年的这几天能够和我们团聚,我却不愿在家多待一分钟,总是跑出去玩闹。我强忍着泪水装作食欲很好的样子吃了早饭,待父母吃好,我就收拾碗筷洗刷,然后是打扫厨房,再找出斧头劈柴。中午再有人来叫去喝酒,我明确地说:我来家的时间再不出去吃饭喝酒了,我要在家做饭、陪父母吃饭;你们方便时去省城,我一定会陪你们喝个痛快。他们很理解,就不再找我了。

父母最喜欢吃我擀的面条。于是,晚饭我就擀面条。做出的面条并不理想,然而两位老人竟吃得津津有味。父亲对我妈妈说:今儿个你吃多了。妈妈也说我父亲:今儿个你也多吃了一碗。

假期结束后我回到省城,首先就是买了面粉、擀面杖和宽大的菜板,开始认真练习擀面条。妻不喜欢吃面条,却支持我重新找回昔日的技艺,以便下次回家为父母做出可口的晚饭。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