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无用之用

□南京 徐宇阗

当惠子对一棵木瘤盘结、大而无用的树发愁时,他在愁什么呢?也许是嫌弃这树木瘤盘结,在作木材上,肯定没什么帮助。但庄子却给出了另一种答案:为什么要作木材呀?就种在路边,供人乘凉,不也很好?

而在生活中,的确有一些事物就像那棵树一样——大而无用,看似对提高生活条件、丰富物质生活没有一丝用处,但这些事物也和那棵树一样,在不知不觉中为我们的心灵投下了绿荫。

我们不妨把那些有实际用途的事物定义为有用的,那些看似没有实际用途的事物定义为无用。由此,我们不应丢弃那些“无用”的事物,而应去“追求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就像树荫一样,“无用”之物往往作用于心灵,让我们的精神更加明亮。王开岭在文集《古典之殇》中多次呼吁要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而《萤火之殇》是文集中尤其动人的一篇。赏萤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说,萤火虫结构简单,除了荧光素之外好像没有给人类发展带来太多发展,在理性角度上几乎可以说是“无用”。可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七月流萤、八月流火”……读到这些诗句,心灵上还是会不忍地一颤。

这一颤代表着什么?剥离掉对诗人的崇敬,就是对萤火虫之美的赞叹吧。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赞叹美?

相较于科学,美是无用的。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可效用于人类社会,而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

美没有实际的用处,但是,美不是无用的。

“美”的意义,其实就是美本身,就是由“美”所带来的对环境的隔绝和心灵的自由。所谓“实用”,不过是对周围环境的一种适应与妥协,而“无用”的事物不同,它们是对环境的隔离与对自由的呼唤。“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我们所谓“无用”的事物也是如此,不再去追求某个目的,不再去受环境束缚,放任自己的心灵自由地呼喊、狂奔。而当我们回顾往事,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只有代表“无用”的几点星光闪耀。

“有用”的事物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无用”的功劳。追求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因为“无用”代表着一种隔离、一种自由、一种对心灵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