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凌苗
下午上班,我像往常一样先去了活动室,看看那崇岭老人在不在。按照以往规律,他这时候一定会在活动室跟其他居民打牌或者下棋。我进门“扫视”一圈,发现他竟然不在这儿。我连忙拿起电话,拨通了老人的手机。连打了四五次,一直没人接。他去哪儿了?
那崇岭老人是我网格里的居民,跟我住同一个小区,定期探访关心老人是我这个社工的日常工作。老人今年已经75岁,一个人独自生活。老伴在世的时候,他到社区来的次数不多。两年前老伴去世后,老人在家孤单,就经常到社区来,中午在社区老年助餐点吃饭,下午就在活动室玩。让我揪心的是老人的记忆力越来越差,经常丢三落四的,甚至把手机丢在了社区,我就帮他找过两三次。
今天会不会又是手机丢了呢?难道是老人去他儿子家没带手机吗?我又给老人的儿子打电话,打了几次没人接。这下我慌了,老人发生意外了吗?这个念头一闪即过,立即被我否定了,前天晚上在小区里散步还看到他的,老人身体状态还不错,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电话没人接,我决定还是去找他,不见到人,心里就不踏实。出了社区,我在马路边的门面房找了半天,还去了他常去的棋牌室,问了好几个人,都说老人今天没来过。那一刻,我心里真有点慌了。
顾不得高温,我跑到了那崇岭老人的家。按了几遍门铃,一点动静也没有。我又拨打老人的手机,只听到房间里有手机铃声传出来,门却始终没打开。接二连三的不正常情况,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对门邻居开门走了出来,说老人好像在家的。
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找来社区民警帮忙,开锁匠开了门,我们进去找了一圈,老人不在家。虽然没有发现老人,我的心还是放了下来,起码老人没有在家发生意外,只是把手机落在了家里。
回到社区,忙完手里的工作,我又去了老人的家,看看他有没有回来,那时急得我都忘了按门铃,直接用手在门上使劲地敲。刚敲几下,门“吱呀”一声打开了,那崇岭老人的头露了出来。那一刻,我像卸下千钧重担一样,突然放松了下来。
刚要“狠狠”地“批评”老人几句,老人就像个犯错的小孩一样扭捏地、局促地对我说:“小凌、小凌,今天真是对不住你,害得你为我担心,今天去老同事家玩去了,出门又把手机丢在家里了。刚到家,邻居就说你来找过我。到家里一看,你打了10多个电话给我,真是不应该……”看着他那副“委屈”的样子,我真有点哭笑不得。平静了以后,我把下午找他的经过都告诉了他,听得他连声说:“下次不会了、下次不会了!”
看我不相信的样子,老人仿佛下了决心一般,口吻坚决地说:“小凌,下次如果再发生这种情况,我就把家里钥匙给你一把,保证不让你为我担心!”
我要老人家的钥匙干吗,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网格里的老人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