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读品周刊

爱情与盗墓的双面传奇

《长安盗》 海岩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蒯乐昊

如果不是因为关注武惠妃墓盗掘案,我可能不会翻开这本海岩的小说《长安盗》。

武惠妃墓盗掘案是2006年前后震惊全国的文物要案。在西安市长安区大兆乡,一座唐代大墓被盗,文物部门介入后发现墓室内洗劫一空,但墓室四壁的壁画极为优美罕见,甬道顶端的祥云仙鹤,墓室壁的大型全景山水壁画和杂技百戏图,足可证明这是一座高级别大墓。专家们在墓室发现一方残缺的哀册,能清晰分辨出一个“贞”字,另一个字只存有最上方一段,猜测可能是一个“顺”字。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死后,曾被追封为“贞顺皇后”,这会不会就是武惠妃墓呢?孤证不立,很快村民主动给考古队送来附近发现的一方青石墓志铭,上面刻有“陪瘗(yi)于敬陵宠”的字样,双重证据坐实了墓主人身份确是一千多年前那位备极荣宠的女人。

关于唐玄宗的风流重情,历史里流传多是他与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最后导致红颜倾国的爱情传奇,但在杨玉环之前,他专宠的却是武惠妃。

武惠妃本是武则天的孙侄女,从小被武则天抱养在宫中。武则天死后,武姓一族遭到清洗贬黜,武惠妃被废皇族身份,沦为宫女。据说唐玄宗是在晚宴群舞的宫女中看到了这个17岁的女孩,几天后,唐玄宗传她入大明宫,又过了几天,赐封她为婕妤,在后宫位列三品。这种破格提升震惊朝野,倒不是因为皇帝任性提拔一个地位极低的宫女,而是因为这个女孩乃武则天亲手抚养大的血亲。对于唐代李家王朝来说,武则天夺权称帝的阴影还未过去,现在又来了一个武家女子,没几下就魅惑住了皇上,这还了得?

当时皇后没有子嗣,武惠妃却在赐封当年就诞下皇子,不到一年,这个男婴死于怪病,此后接二连三,武惠妃所生王子公主全部夭折,惠妃生下第四个孩子又是儿子,未满月即有刺客来暗杀,这时唐玄宗才开始相信,后宫确实杀机四伏,于是把皇子交给自己的大哥宁王,秘密送到宫外抚养。

唐玄宗曾试图正式立武氏为皇后,遭到群臣激烈反对,有的老臣甚至以死上谏,皇帝不得不妥协,但他随即封武氏为惠妃,惠妃不是一个名号,而是一个职爵,同时宣布武惠妃为后宫之主,宫中待遇等同皇后。武惠妃所生皇子李清,也就是后来的寿王李瑁。武惠妃为李瑁选择了一个民间女孩为妻,这个女孩跟惠妃一样能歌善舞,名叫杨玉环。惠妃死后,她选中的儿媳取代了惠妃的专宠位置,陪伴玄宗侧畔,帝王惊世骇俗的不伦痴情,也让白居易留下“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诗句。

武惠妃如此特殊,她的墓自然不同凡响。遗憾的是,敬陵多次被盗,连重达27吨的石质棺椁都被拆开,盗运到国外。

盗墓贼杨彬,原本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爱好摄影,后来痴迷文物,研读专业考古书籍,水平甚至比肩文物专家,他不但擅长寻找古墓,对揭取壁画、文物修复都非常精通,是西安文物走私界的头号人物,黑白两道通吃,建立起盗掘、修复、贩运的网络。他的文物修复工厂,很多原材料直接从国外进口,技术手段领先。杨彬落网后,警察搜出了一个大容量硬盘,里面存有极其完备的西安及周边地下古墓及文物资料,杨彬就靠这些资料提前给藏家“看货”,有的藏家甚至可以“点菜”,按图索骥指名要他去盗。

为了盗走巨型石椁和壁画,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杨彬和他的手下先后6次进入武惠妃墓,把几十吨重的石椁拆分打包,分批运到广州并走私到香港,最后以百万美金的价格卖给了一位美国私人收藏家。

武惠妃墓石椁是目前已知唐代石椁中最大、彩绘保存最完好的,对研究唐代的建筑绘画、陵墓制度都具有重要价值。美术史专家巫鸿甚至认为,其绘画极有可能是吴道子的手笔。盗案侦破后,警方开始了漫长的文物国际追索,美国人起初不太愿意归还,经过多次谈判,并赴西安实地考察武惠妃墓被盗窃的现场和严重的破坏程度后,美国藏家改变了主意,同意将这尊重要的唐代石椁还给中国。

盛唐与当代,宫廷与乡野,爱情与盗墓……仿佛硬币的AB面。如果你有幸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见过这尊石椁,不妨对照着读一读这本《长安盗》,虽是虚构的小说,却也勾勒出了几分真实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