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生活杂感

□南京 王慧骐

前两日,小表叔过八十岁生日,我赶回扬州去为他庆生。吃饭时我坐在他旁边,他一个劲地给我讲他表哥(即我父亲)生前怎样对他好。说到一个细节,说那时(上世纪60年代)他在南京华东水利学院(后改为河海大学)读书,有一次表哥来南京开会,抽空到学生宿舍去看他,碰上他正在上课,两人没能见上。表哥带了一包东西给他,放在了传达室里。这件事已过去了将近六十年,父亲离世已近十五年,想不到八十岁的表叔还记得那么清晰,我听了很有触动。

还有一件值得说一说的事,也是个小细节。早些日子我写了篇小文章,记述我七岁小外孙的一些生活趣事,文中说到他这一段迷上了收集空烟盒。那天我们几个乡党聚会,其中一位于哥,见到我时拿给我不同牌子的六只空烟盒,他平时从来不抽烟,我一下子愣住了,不解其意。他没讲话,朝我笑笑。我突然悟过来,他一准是看到了我写小外孙的文章,知道了小家伙的这点喜好,估计是向别人讨了空烟盒来给我。我很有几分感动,连连向于哥道谢。

突然就想到了以前读过的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想到了他写父亲在火车站为他买橘子的那幅场景——“肥胖的身子”“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返回时“过铁道,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这样的一段细节描写,构成了百年《背影》不衰的魅力。

小细节,有时真能把人击倒,它像一柄无形的铁锤,会狠狠击打你的心房,让你记住,甚至会记上一辈子。我们每个人所经历的生活中,可能都会碰上这样不起眼的小细节。

因太太身体的原因,找一位名中医针灸,半年里去了兴化三次。有一个外甥在兴化做厨师,老舅来了总要请两顿饭的。他看我对两样卤菜比较喜欢,又先后买了几回用快递给我寄来。这两样卤菜,一是鹅杂,包括鹅头、鹅颈、鹅翅、鹅爪和鹅心肝及几截鹅肠。以前回扬州会买点鹅爪翅,带回南京来下酒,而像这般齐全地将鹅杂放在一块卤煮,好像是兴化独有的做法。再一样是闷得特烂的猪头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外甥告诉我,兴化做卤菜的多了去了,这家是他们吃了多家后认为最好的,每天下午三点后店面上总是排着长队。他跟老板熟,事先打了招呼,让他装袋真空包装,赶晚班快递车发出,次日中午即可收到。外甥的细致周到令我感动。这样一来,一副鹅杂加两斤左右的猪头肉,我每晚小饮两杯,足可对付一个星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