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极
在当代文化的浩瀚苍穹下,坂本龙一宛如一颗璀璨星辰,以其卓越风姿闪耀于音乐、艺术、思想等多元领域。他的音乐作品,或空灵如晨雾,或激昂似骤雨,总能直击人心深处;其在艺术表达上的大胆创新,屡屡突破常规边界;思想层面的深邃洞察,更是引发无数共鸣。而《阅读不息》恰似一条隐秘丝线,引领我们拨开表象迷雾,直探他深邃的精神富矿。
初读《阅读不息》,坂本龙一广博的阅读涉猎令人咋舌。从古希腊神话那雄浑壮丽、充满英雄主义与宿命论交织的史诗篇章,到现代社科领域对人类社会结构、心理行为鞭辟入里的前沿洞察;从东方哲学如禅宗“拈花一笑”般幽谧空灵、追求内心顿悟的意境,至西方思潮中尼采“超人哲学”那般汹涌澎湃、对传统价值体系强力冲击的浪潮,他仿若自在的求知行者。
研读古希腊神话时,他仿若与诸神对话,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勇毅之举,为人类带来光明与希望,却遭受宙斯残酷惩罚。这一故事深深烙印在坂本龙一心间,化作他音乐创作中冲破桎梏的锋芒。恰似在其先锋电子乐作品里,打破传统音乐理论的和弦、节奏类型枷锁,大胆运用新奇音效组合,为听众辟出崭新听觉天地,让人们感受到如同神话中挑战权威的震撼力量。
钟情于日本古典文学巅峰之作《源氏物语》,用细腻笔触勾勒的宫廷兴衰、人物间情感缱绻,仿若一幅徐徐展开的绝美画卷。坂本龙一将这份温婉细腻融入创作肌理,在为电影《末代皇帝》配乐时,借弦乐的悠扬婉转、钢琴的清脆灵动精妙呈现。当溥仪在紫禁城的红墙金瓦下经历人生起伏,音乐适时响起,精准捕捉历史洪流中个体悲欢,东西方文化于此交汇碰撞,凝练出豪迈且婉约的独特音乐格调,宛如一场跨越时空的灵魂共鸣。
阅读是他汩汩不绝的灵感源泉。沉浸于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那魔幻现实交织的叙事迷宫,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在时间的漩涡中循环往复。家族兴衰、人物面对命运的无力与抗争,启迪他革新音乐架构,果敢打破线性传统。他创作的某些交响乐乐章,仿若被神秘力量施咒,时间感跳跃无常,听众仿若踏入“马孔多”般幻境,跟随旋律感受历史的沧桑、爱情的炽热与宿命的无奈。
当为实验戏剧配乐时,书中角色面对未知的迷茫、抗争,瞬间化为他指尖下音符的疏密、音色的冷暖。在一部探讨人性挣扎的戏剧中,主角在黑暗中彷徨,坂本龙一用低沉压抑的弦乐、偶尔闪烁的钢琴高音,勾勒出人物内心的惊涛骇浪,音乐成为文学意蕴的别样表达,让观众在听觉盛宴中更深刻体悟戏剧内核。
哲学著作更是为他的作品注入不朽灵魂。尼采高呼“上帝已死”,倡导个体超越自我、创造价值;萨特强调“存在先于本质”,关注人在荒诞世界的自由选择。这些思想点燃坂本龙一内心对个体时代坐标的探寻之火,反映在他的反战乐章里,由此跳出对战争伤痛的浅表渲染,冷峻剖析战争根源,以音符承载对和平的祈愿,如同一束光照进战争阴霾下人们的心田。
《阅读不息》绝非仅仅是知识的简单集册,更是坂本龙一借阅读修身的心灵志记。创作之路从不平坦,面对灵感枯竭的困境、外界舆论的纷扰嘈杂,禅宗典籍成为他心灵的避风港。“平常心是道”,这一理念有助他于名利漩涡守静笃行,放下外界期许与功利枷锁,回归纯粹创作初心,宛如古代文人雅士归隐山林,在自然与书香中找寻真我,重新激活创作灵感源泉。
患病之际,身体的虚弱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未曾打倒他。文学作品中的勇者,如海明威笔下与大海顽强搏斗的老人圣地亚哥,给予他抗争力量。他从音乐中透露出的坚韧,恰似老人永不言弃的精神,音乐风格渐趋澄澈,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豁达,于困境中绽放艺术新生。
字里行间满是他对音乐、世界的深刻反思。碰撞多元思想,他洞若观火般见音乐商业化弊端,早期为迎合流行趋势,作品偶有浮于表面的喧嚣。但随着阅读沉淀,他幡然醒悟,后期聚焦环保、人文关怀主题创作,关注全球变暖下冰川的哭泣、战乱地区孩子的眼眸。阅读如精准罗盘,引他穿越世俗迷障,回归艺术本真,向精神彼岸启航,用音乐为世界发声。
当下信息如雪花纷飞,碎片化地充斥生活,人们在短视频的短暂欢愉、网文的快餐刺激中逐渐迷失深度思考能力。而此书警醒世人,在这浮躁喧嚣背后,深度阅读是唤醒创造潜能、夯实精神根基的密钥。
《阅读不息》是坂本龙一献给世界的心灵礼笺,借阅读轨迹精心织就音乐传奇、人生哲思。合卷,知识与音乐的余韵仍在心底回响,那是来自坂本龙一精神世界的深情召唤,催我们奋进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