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郁
豆瓣上有句养猫人的至理名言,养猫就是一个不断被驯化的过程。
我举双手表示赞同。这种心理,不养猫的人大概很难体会。自从我养了两只猫之后,家中不敢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少我的生活跟以前是大不相同的。比如,我一直自认为是有些洁癖的,养第一只猫的时候,开始看到猫掉毛,就深感后悔,觉得不应该养猫。但是,现在也习惯了,每天起床第一件事,认真清扫地上、沙发上、床上的毛发,且任劳任怨,乐此不疲。
不养宠物的时候,我总觉得猫很脏,所以开始会禁止他上沙发,禁止进卧室,禁止上床。但是,现在不但每天要抱他在怀里蹭蹭亲亲,还抱他上床,允许他半夜钻我的被窝。为了养猫,我费尽心力,要找合适的猫砂,粉尘少,脚感好,不容易散发臭味,要让他上厕所的时候也要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猫拉屎的时候,就在旁边严阵以待,不但要观察他的情况,还要留心他是否有便秘、尿闭、软便的情况,及时清理,冲厕,保持干净整洁。我要尝试寻找各种猫粮,只要他一顿吃得少,我总觉得是猫粮不够好,那就赶紧找口感更佳、入口更脆、消化更容易的猫粮。可以说,自从养了猫,家里的很多东西都是为猫买的,但其实每当我兴冲冲装好一个猫爬架的时候,发现他们俩其实更喜欢装猫爬架的烂纸箱子。
我现在觉得,我已经被驯化成了一个合格的猫奴。也正是从养了猫开始,我的阅读上也有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开始关注很多关于猫的书籍,了解猫生活的历史变成了我生活中的兴趣。2025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就是《猫走过的近现代》,作者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教授真边将之。这是一本讲述猫生活在日本的历史科普读物。严格来说,我们无法书写一本严肃的猫历史书。所有的动物史,都是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历史,甚至更严格一些说,是人类如何使用和看待动物的历史。猫自然也不例外。
所谓《猫走过的近现代》,就是讲述了从明治维新开始,猫在日本国民心目中地位的变迁史。借助于当年留下的绘画、文学和报刊中留下的猫的痕迹,我们得以窥得猫在近现代历史中位置的变化。用作者的一句话概括就是,猫的近代史,其实就是猫终于成了猫的时代。也就是说,猫终于被当成了一种生物看待。这句话的含金量真的很大。如果你是一个爱猫人,肯定会觉得,猫的历史当然都是爱猫的历史。这太想当然了。在大多数的时期,猫要么是人类的玩物,要么是人类的食物,最好的情况下,是被人类用作捕捉老鼠的工具。直到几十年前,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兴起之后,猫才作为人类的宠物,获得了较好的保护。
在《猫走过的近现代》中,作者通过留下的各种资料来考察近代明治维新以来,猫在日本国民生活中地位的变化,比如最早猫的地位很低,人类对猫又惧又怕,视之为猫妖,猫怪,就算有人饲养,也总将其视为不祥之物,在西方文化当中,黑猫的出现更是意味着死神将至。二十世纪初,科学观念有所普及的时候,为了消灭鼠疫,开始鼓励养猫。但杀鼠剂发明之后,猫又遭到了人类的背叛,大量的遗弃、屠杀,甚至有专门的猎猫人,捕杀后,将猫皮用于制作军官的外套、衣服的装饰、乐器的外观等等。在战争年代和饥荒年代,猫的命运更是悲惨,猫被遗弃、饿死,虐杀,卖肉更是比比皆是。二战后期,日本侵华期间,因为粮食不足,日军甚至还鼓励以猫肉为食。
猫从近代到现代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类的生活足够富足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猫作为宠物,催生了真正的爱猫热潮。但是爱猫该如何爱,猫到底是宠物,还是家人?需不需要对其进行管理控制?猫需要做绝育手术吗?都依然在争议当中。
换言之,就算到了现代,有很多爱猫人以养猫为乐,但是对猫的认知还有很多的困惑和争论,比如流浪猫问题,至今不会有绝对好的解决方案。这本书的最后,作者强调说,纵观历史,人类对猫的看法一直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更不能将自己视为绝对的正义。我们需要猫这样的他者,不断纠正我们的看法和观点,多点理解和妥协。养猫的过程,不但驯化了猫,我们同样也被猫驯化,不断修正我们的习惯和观点,这样才可能带来真正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