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水饺里面寄如意

□南京 徐志荣

在老家,大年初一早上要吃“弯弯顺”,那是水饺的另一个美称。除夕晚上,我们常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一大家子人围炉而坐,热闹地边看春晚边包“弯弯顺”。

电视机里传来主持人热情洋溢的声音,我们也欢呼着跑进奶奶家的门。只见爷爷正在揉面,馅料已准备妥当:一盆韭菜猪肉馅,一盆白菜鸡蛋馅。看到我们,爷爷开心地招呼说:“快去洗手,待会我们一起包。”

只见爷爷先在面团中央戳了个孔,然后把面团成一个环形的圈。在爷爷熟练的搓揉下,圈变大了,圈的线条也粗细适宜。接着,他将环着的面圈切开,一手拿着刀一手往左边一扭切一刀,再往右边一歪切一下,一个个面团轻压后便是面皮雏形。爷爷抓了一把面粉撒上,温柔地对奶奶说:“老婆子,接下来轮到你展示才艺了!”奶奶笑着走向灶台,拿来小号擀面杖。

奶奶左手轻拿面皮,右手压着擀面杖,面皮在奶奶手下顺滑地飞舞,就像东北“二人转”的手帕在舞者手中那般自如。奶奶擀的面皮柔韧有度、厚薄适中,大小均匀,我看得入迷,不由赞叹起奶奶的深厚功力,奶奶脸上乐开了花,应着说:“那当然了,我可是几十年的老面匠了!”说着,手下的面皮擀得更带劲了。

爸妈则教我们如何包制弯弯顺,先是将圆形面皮放上馅料后对折,并在中间捏一下固定,然后将弯弯顺放左手,正面的皮比反面少留些,从面皮末端捏起,后片多出的捏成几个漂亮褶子,如此再捏另一头。在爸妈指导下,我们捏出了一个个“独创”花样。我捏了个穿百褶裙的“小月亮”,妹妹包了个吃撑了的“胖元宝”,再瞅瞅弟弟的,在爸爸协助下,他用两片面皮捏了个高背“小乌龟”。奶奶被逗得忘了手中的活儿,爷爷也不停地称赞。

妈妈还让我们在水饺里藏了些“吉祥宝贝”:有的是板栗,寓意大吉大利;有的是如意和糖,预示日子甜蜜和美;还有的则是花生,寄托和泰安康之意;有的还会放一枚硬币,奶奶说“那是希望大家在新年里能财源滚滚”。

水饺下锅后,我问爷爷:为什么把水饺叫“弯弯顺”呢?爷爷说:“你看锅里的它们像不像弯弯的月亮?自古月亮就有团圆之意,而春节正是我们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重要节日。我们吃了这‘吉祥馅’水饺,生活就会顺利、如意。”那时,我还不是很懂爷爷的话,只觉家人围坐,伴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吃水饺、话家常很是温馨。

长大成家后,若是春节没有回老家,我都会在自己的三口小家复制那份“弯弯顺”的烟火气。看着沸水中,一个个“月亮”沉沉浮浮,一颗颗“元宝”尽情欢跳,时而遨游过几只“小乌龟”,我恍然大悟:“‘弯弯顺’这名字真有大智慧啊!生活给予我们的困苦波折不就是那道道‘弯’?对平安顺遂生活的渴望也是祖辈们厚望的‘顺’啊!‘弯弯顺’似乎在说:不论何时,只要对生活抱有热情和期望,一切都会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