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古人眼里的金橘

□南京 阳经伟

临近春节,在我国广东、湖南等南方省份,有一样盆栽开始畅销了,那就是金橘。橘树是屈原认证的“后皇嘉树”,有些方言里“橘”与“吉”谐音,且“橘”的俗体字“桔”内含有“吉”字,所以金橘就衍生出了“金玉满堂”“吉祥如意”的寓意,正与春节的喜庆主题相合。其实,金橘在我国古人的眼里,也是一种非常招人喜爱的稀罕物。那么,古人眼里的金橘有什么特质呢?

首先是好看。金橘也是橘,除了个头小些,其果、叶与普通柑橘一般无二。战国时代屈原的《橘颂》只有短短百余字,每一个字里都饱含着他对橘树的喜爱:“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橘花盛放时,绿叶衬托着白花,繁茂惹人欢喜;“青黄杂糅,文章烂兮”,橘子成熟后,绿叶间掩映着金果,色彩何等绚烂!他甚至赋橘树以人格:“可师长兮”“置以为像兮”,认为橘树可以做他的师长和榜样。北宋的欧阳修在《归田录》里说金橘“光彩灼烁,如金弹丸”,可见他眼中的金橘是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的存在。

其次是好吃。欧阳修在《归田录》里还说“金橘香清味美……因温成皇后尤好食之,由是价重京师。”北宋仁宗时,张贵妃独宠后宫,但不幸早逝,当时正宫曹皇后尚在世,仁宗竟力排众议,追封张贵妃为温成皇后,其生前所获的荣宠想必不逊色于杨贵妃。宋仁宗时代开封的金橘,与唐玄宗时代长安的荔枝同样经过由南向北的长途转运,又同样获得了宫廷“妃子笑”级别的荣誉,当得起“珍果”的美誉。坊间听闻贵妃爱吃金橘后,人人争购,以致京师橘贵。

再就是药用价值高。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述金橘可以“下气快膈,止渴解酲,辟臭。皮尤佳”。《随息居饮食谱》是清代王士雄写的食疗养生著作,说金橘“醒脾,辟秽,化痰,消食”。可见,金橘具有理气、解郁、化痰、止咳、除胀、醒酒之药效。

在古人眼里,金橘集观赏、食用、药用价值于一身,诚珍果也。今人又赋予其吉祥、招财的寓意,喜爱之情又增几分。新春佳节,家里摆上几盆金橘,喜庆又吉祥。走亲访友,大鱼大肉、瓜子花生肯定少不了,也许还要受到烟火的熏陶,肚子里油水太多容易发腻,喉咙也容易上火。胃不舒服?吃几个金橘解解腻。嗓子疼?摘几个金橘泡水喝,自可缓解。

如此珍果,若非“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恐怕早已风靡全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