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清香蒌蒿薹

□扬州 陆地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青木发芽,野菜更替。能吃上一盘清脆淡香的野生蒌蒿薹炒肉丝,真的是人间美味。乡贤汪曾祺在《大淖记事》中写道:“蒌蒿是生于水边的野草,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初生二寸来高,叫作蒌蒿薹子,加肉炒食极清香……”

几场春雨过后,在老家宝应乡下,水沟旁、柴滩上、小河边便冒出了嫩嫩的蒌蒿来。才从泥土里长出二三寸长嫩绿小苗,在春风间摇晃着褐红色的茎秆,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此时掐断蒌蒿茎秆,去掉茎上嫩嫩的叶子,老家人称这无叶的嫩茎秆叫蒌蒿薹。回家把一根根嫩茎秆掐成小段,清洗后与肉丝相炒,百吃不厌。

年少时,念念不忘早春蒌蒿薹的清香。春天来了,提个小竹篮,欢天喜地去田野找蒌蒿。刚长出的蒌蒿,根茎粗短褐红,茎秆上萌发几片嫩绿的小叶片,带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很好辨认。掐蒌蒿茎秆,只要记住掐得动就吃得动。有经验的我们发现杂草丛中有一摊蒌蒿时,会选蒌蒿主茎去掐,过了几天,掐断的主茎根部就会分叉,长出新的支茎,这样,可吃的蒌蒿薹就又生出来了,一直掐到三月底。

掐回来的蒌蒿,倒在地上,去掉一根根茎秆上的嫩叶,把它掐成小段,放到瓷盆里,不时散发着浓郁的芳香。那时父母都忙于农活,乡下的孩子都会煮饭,炒一些简单的菜。一放学,我就把掐断的蒌蒿薹洗净,再把五花肉切成肉丝,入锅爆炒后,将蒌蒿薹倒入翻炒,须臾,放盐、葱、姜、蒜,盖上锅盖,少许时间揭开,褐红的蒌蒿茎秆充分吸取了猪肉的油脂及肉香,夹一筷蒌蒿薹入嘴,轻轻一嚼很脆,伴着蒌蒿的清香,很是好吃。

蒌蒿薹除了炒肉丝,和很多食物都是绝配。用蒌蒿薹能做出很多的美食,蒌蒿薹炒猪肝,蒌蒿薹炒鸡蛋,蒌蒿薹炒肥肠等,配每一道菜都是春天好吃的味道。

后来参军转业落户城里,春天有朋友来访,我会安排到酒店,点上一盘蒌蒿薹炒肉丝。可店家端上来的是大栅里培育的蒌蒿,茎秆青绿,吃在嘴里一点清香没有,而且不脆难嚼,与家乡野生蒌蒿相比口味差多了。

前日,在省城一老乡请我吃饭,眼尖的我,居然发现餐桌上有一盘五花肉炒蒌蒿薹,而且蒌蒿的茎秆都是褐红色,我一眼就认出这是家乡的蒌蒿。老乡告诉我,这是今早妻子从老家乡下一条河沟里掐的,十点钟坐高铁到省城的,正好赶上炒,这盘菜却是浓浓的家乡味。吃饭时,老乡妻子说,下了高铁,她拎着透明一袋野蒌蒿薹,一位省城大妈见状,出价三十元一斤,她都没卖。真是“家乡的草,城里人的宝”。

临走时,老乡又送了一斤野生蒌蒿薹给我。我拎在手里,多想在村口的南溪河里洗净它,用老家乡下的土猪肉,加上大锅柴火,自榨的菜油,做一盘蒌蒿薹炒肉丝,尝尝地道的家乡味,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