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李文姣 记者 陆文杰)30岁的小佳(化名)平时喜欢采耳,当工具轻刮耳廓的瞬间,总会有种置身云端的愉悦感。但医生提醒:采耳一时爽,实则暗藏“危机”。
最近,小佳总是感觉耳朵痒痒的不舒服,于是到常州市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经过耳内镜探查,医生发现他的耳道壁上布满一圈痂皮,痂皮表面有一层白色毛毛,像发霉了似的,是典型的真菌性外耳道炎症状。
“鼓膜上有一种黄色的、像胶一样的东西,这个就是真菌死亡之后堆积起来的,它贴附在鼓膜上,会导致鼓膜增厚,所以会感到耳朵有点闷。”常州市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中医师严啸天表示。
经过了解,小佳平时非常喜欢采耳,此次真菌性外耳道炎症状可能与采耳时损伤了外耳道皮肤或器具消毒不彻底有关。“洗个脚就采个耳,频率挺高,一个礼拜两三次,而且越痒越想采,越采越痒。”小佳说。
严啸天说:“这个患者发病时间比较短,真菌还没完全长全,如果长期生长,最后真菌会把整个耳道塞满,甚至会腐蚀皮肤乃至皮下骨,导致外耳道被破坏,然后向耳内生长,最终导致听力损伤。”
针对小佳的症状,严啸天先在耳内镜下为他清理了部分真菌,由于很多真菌长在鼓膜上不便清理,小佳需要回去用药液浸泡耳道,等鼓膜上的痂皮软化,再用吸引器等设备将真菌清理干净。
医生提醒,采耳需谨慎,频繁清洁和过度清洁都可能危害耳道健康。尊重耳朵自我清洁机制,是维护耳道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