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3号线三期北起既有秣周东路站,向南至秣陵站,设两座地下站,全长3.3公里。目前,工程已完成冷滑、送电及热滑试验工作,两座车站也完成所有主体结构,进入装饰装修和设备调试阶段。作为既有线路的延伸线,地铁3号线三期在装饰装修上有什么特色?建设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工艺?一起到现场看看。
车站装饰揭开面纱,延续绿色主题
在江宁区双龙大道与望远路交叉口以北,上秦淮西站出入口悄然“露脸”,象征着南京地铁的“梅花”标志轮廓显现。车站装饰装修延续了3号线的主题风格,采用代表色“薄绿色”,站厅、站台、出入口等位置,随处可见亮丽的绿色线条。
上秦淮西站的立柱和顶面以黑、白、灰三种色调为主,凸显南京地铁中和谐淡雅的江南元素;秣陵站则与主城区的部分车站相似,采用金色装饰吊顶,立柱上的边框也由金色勾勒,体现南京六朝古都的儒雅气质。
进入车站看到,公共区域采用“半裸装”装修方式,采用镂空吊顶,更具现代感和视觉通透感。“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吊顶材料,缩短了施工周期,还为后期的运营维护带来了便利。”市轨道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多项工艺技术加持,助力高效施工
3号线三期工程主要包含秣周东路站至上秦淮西站区间、上秦淮西站、上秦淮西站至秣陵站盾构区间、秣陵站,共2站2区间。其中,秣陵站为工程的终点站,建设长度491.5米,标准段宽20.6米。
“由于是整条线路终点站,车站长度是标准车站的2倍,施工体量相对较大,未来车辆要在这里完成折返。”现场负责人介绍。作为超长车站又临河临路,秣陵站在施工中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采用“跳仓法”拉开工作面,即像下跳棋一样,把整体结构按施工缝分段,跳一段浇一段,保障主体结构施工工效。
在铺轨过程中,项目采用了减震降噪技术,在建筑密集的特殊地段采用液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铁运行中的振动与噪声对沿线建筑物的影响。
线路延长至家门口,坐地铁更方便
目前,在运营的3号线底站秣周东路站,每天早晚高峰都聚集很多市民在这里乘坐地铁进行通勤。“平时上班要坐两站公交车才能到秣周东路站,将来3号线能延伸到家门口,那就方便多了!”家住秣陵街道上秦淮新苑的陈先生说。
地铁3号线三期工程虽然只向南延伸两站,但对沿线的居民和职工来说意义重大。建成后江宁区秣陵街道的市民不用先乘坐公交车到秣周东路站后再坐地铁,可以直接享受到地铁出行带来的便利。
不仅如此,3号线三期建成后与既有3号线贯通运营,将成为江宁区的交通主干线,还将助力东山副城南部新区发展,服务秣陵片区新市镇建设,改善上秦淮地区交通出行条件,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据“南京建设”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