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台”并不天然等于“大信誉”,如果利益驱动出了问题,平台越大,问题可能越重
3月16日,@啄木鸟家庭维修发布整改承诺书称:将全面核查投诉订单,进行价格透明化改革,杜绝模糊收费,并将加强维修工程师管理,杜绝话术误导,杜绝“多修多赚”模式等。
啄木鸟家庭维修一贯宣称“除了感情不修,啥都修”,其无所不能的“人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央视“3·15”晚会无情地曝光了啄木鸟家庭维修的另一面:无病乱修、小病大修、乱收费,坑骗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
事件发生后,重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派出80余名执法人员入驻该公司调查,力度惊人。该平台一句“对不起,我们错了”,透着一股痛改前非的意味。然而,这不过是在监管和舆论压力之下表现出的“求生欲”。
啄木鸟家庭维修既不是初犯错,也不是偶犯错,而是习惯性犯错。去年3月,湖北经视3·15特别节目和安徽3·15晚会都曝光了啄木鸟维修收费过高的问题。一年后,该平台以“一己之力”登上了央视“头条”,这样的轨迹,让人慨叹。
啄木鸟家庭维修创始人聚焦的是中国家庭维修市场的巨大潜力,多年来,公司凭借线上揽收家庭维修需求、线下分配维修师傅履约的O2O模式,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这种颇为新锐的经营模式,在带给自身强劲发展动力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服务。假如啄木鸟家庭维修能秉持健康运营模式,规范发展,努力开拓,必能站上更高的“平台”。两度递表港交所、姚劲波和雷军参与投资,便是有力说明。可惜,在利益考量面前,这只“啄木鸟”病了,辜负了资本和消费者的期望。
啄木鸟家庭维修存在的诸多收费乱象,折射了当下维修类或家政类平台的根源性问题。
如今,“维修刺客”屡见不鲜,令消费者愤懑不已。不独啄木鸟家庭维修,其他平台也被曝光过类似乱象。出现相关问题,直接原因是一些维修师傅见利忘义、肆意蒙骗。而问题成因,也纷繁复杂。但显然,平台管理和监管失序,是深层次原因。例如,在平台较低的准入门槛面前,一些在资质和信誉上存在问题的维修人员得以混入,而眼里只有提成的平台,放松了监管。更大的问题是,平台抽成较高,也会“倒逼”维修人员把“成本”设法转嫁给消费者。以啄木鸟家庭维修为例,其在订单上的收入占订单支付总金额的约40%,这一抽成比例相较于其他维修平台高出两到三倍,堪称行业抽成“天花板”。
抽成是平台赖以生存的命脉,适当收取,无可厚非。但长期以来,抽成之争困扰着多种商业性平台。啄木鸟家庭维修被曝光一事,再次将“抽成”问题置于公共视线之中。
这一反面例子说明,“大平台”并不天然等于“大信誉”,如果利益驱动出了问题,平台越大,问题可能越重。
平台“赢者通吃”、自我放任的现象,不能再持续下去。“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当成为平台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表态:将加快出台《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通过规范收费比例、降低商户成本等措施,推动平台经济领域各方主体互利共赢。这一要求,切中肯綮。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