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州 禾华
春风拂过的大地,不仅有新翻的泥土气息,还有田间地头冒出的鼠曲草。这种茎叶披覆着银白绒毛的春之信使,如同《楚辞》里走出的绿衣仙子,在潮汕平原的沟陇阡陌间舒展腰肢。古人曾作《南越笔记》:“鼠曲草,潮人采之,合粉为粿。”千年时光流转,潮汕人仍守着与春日不灭的盟约,将鼠曲草深情揉进粿团,让齿颊间流转的草木清芬,成为打开春天的独特方式。
立春后的田埂热闹起来,到处是采春的人,恍若《岭表录异》中记载的采撷图卷。戴竹笠的潮汕阿嬷们携着藤篮,身后跟着雀跃不已的孙辈,在缀满露珠的野地里寻觅那抹银绿。鼠曲草要摘头茬嫩叶,沾着晨露的最有灵气。孩童们耳濡目染的,不仅是辨认草木的慧眼,更是对时令的敬畏。当青灰叶背翻出银绒,采撷的指尖便知这是粿皮最爱的春衫。妇人们采撷时总要留些草根,为了续订与土地年年相见的契约。
归家后,鼠曲草需经三洗三晒。清水濯去尘土的褐,晾晒唤醒草木的魂,蒸煮萃取出翡翠般的汁液。糯米粉团在揉搓中渐染新绿,阿嬷布满皱纹的手掌翻飞如蝶,将草木精魄揉进绵密粿皮。咸甜馅料各有拥趸:绿豆沙要掺橙皮提香,花生碎得混葱油增味,更有讲究的人家以春笋、虾米作馅,把整个春天的鲜美都包进掌心大的粿团。
蒸笼升腾的雾气里,鼠曲粿渐渐透出晶莹的碧色,像把雨后的原野凝缩成可咀嚼的模样。揭盖瞬间,艾草香混着米香扑面,孩童们早举着竹筷候在灶边。咬开柔韧粿皮,唇齿间仿佛掠过三月的熏风。老人们常说,吃鼠曲粿能祛湿解毒,其实这草木粿品何尝不是一剂治愈乡愁的良药?
从《齐民要术》记载的“寒食浆粥”,到今日街巷飘香的鼠曲粿,潮汕人始终笃信“食在当季”的古老智慧。这传承千年的草木之味,既是大自然写给潮汕的情书,亦是游子心中永不褪色的春之图腾。粿皮上指纹蜿蜒,恰似春水的涟漪,将人与土地的羁绊,揉进岁岁年年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