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歌本的回忆

□南京 徐廷华

从今年春天开始,我在电脑上紧锣密鼓地整理着我的藏书目录,惊讶地发现,在我林林总总的各类书籍中,歌曲类的书竟有四五十本之多,有些还是编年系列性的。如《战地新歌》一集至五集;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群众歌会金曲》每年出一本,我手头藏有六本。这些书都是一本一本耐着性子常跑书店集齐的。

在这些歌曲类书籍中,最早的一本是《电影〈洪湖赤卫队〉歌曲集》。那时,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演出的六场歌剧《洪湖赤卫队》从舞台搬上银幕后刚刚在全国放映,不久满大街“洪湖水啊浪打浪”。我是在那年的深秋,在南京三山街新华书店看到这本歌曲集的,情之所动,立马购下,书价也极便宜,仅0.17元。这是我除小说、诗歌、散文书籍以外第一次购买歌曲书。

看《洪湖赤卫队》电影时,我手边放着歌剧剧本和这本歌曲集,随着剧情的开始、发展、高潮,边看边听边翻歌本,一一对照着,更加深了对剧情的理解。我细数了一下,这部歌剧从头至尾共有十五首唱段,至今我竟能如数家珍,一一报出剧情发展到某一个地方该唱哪一段唱词。

这十五首唱段中,统领全剧的是三首核心歌曲。一首是主旋律,即韩英、秋菊的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这是歌剧的音乐之魂;一首是《没有眼泪,没有悲伤》,这是韩英在牢中的独唱;一首是《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是韩英与母亲的对唱。“娘的眼泪似水淌,点点洒在儿的心上……”深情婉转、如泣如诉,行云流水般的唱腔,把韩英与母亲生死离别、坚定乐观、视死如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

曾记得多年以前,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率110人组成的《洪湖赤卫队》强大演出阵容来宁,在人民大会堂演出两场,主角韩英的扮演者是该剧团第三代演员、当今走红的“楚剧皇后”刘丹丽。我急吼吼地跑去购票,售票窗口前早已围得水泄不通,大街两侧全是咨询购票的,清一色的中老年人。不久,窗口前挂出“票已售完”的告示,一些人不死心,仍等候着,盼望售票窗口会再次打开,那股热情无可言喻。

我在心里琢磨着,歌剧是看不成了,可有剧本,还有一套全本歌曲自我慰藉。于是兴冲冲回家取出用透明塑料纸包裹的那本《电影〈洪湖赤卫队〉歌曲集》,忘情地一页页翻阅着,轻声应和着旋律低唱,有滋有味得很。

几十年过去了,歌本的纸质也已泛黄了,但歌本封面上,王玉珍扮演的韩英,腰扎武装带,肩挎盒子枪,站立芦苇荡,挥手向赤卫队员告别的形象,依然栩栩如生,没有因经年的岁月流逝而褪色。渐渐地,耳旁又响起那优美熟悉的旋律。荆风楚韵,一声声撞击着我的心扉。

一曲《洪湖水浪打浪》久唱不衰,一部电影《洪湖赤卫队》影响了几代人。洪湖,在人们的心中,不再是一个湖泊的定义,而是一个永远的丰碑。对记载这段革命历程的书,我总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诗人贺敬之当年踏访洪湖时曾挥笔题诗,起首第一句就是“革命常思洪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