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写最美好的事情

□苏州 王永峰

去年12月18日中午,在淮安高铁东站出口处,隔着二十多米远,我们彼此认出了对方,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王慧骐先生。

先生高我半头,出检票口后我们握着手,然后手拉着,直到地下车库电梯口松开,他的手比我暖和。

我接过先生拎着的布包,包不大,和包的体积对比,有点重,先生说:“是书,我的《青色马文存》。”

见面前的一个月,我网购了先生的新著《安静做最慢的事就好》并在几天里读完,这是近几年来我认真读完且读得最快的书,然后我以《用最常见的文字写最美好的事情》为题写了读后感。

一个从不曾见过作者本人也从不曾在报刊上发表过文章的我,给一辈子做编辑做作家的先生书写书评,而且颇为自得,大概也只有我这样“一辈子卖嘴”的人才会这般“厚颜无耻”了。

前二十年教书,后二十年卖保险,都是“嘴上营生”,脸皮厚。但“卖嘴不卖心”,我是真的喜欢慧骐先生的文字。

慧骐先生来淮安,是应邀为淮安大学城几所高校的师生开讲座。那天下午,他从自己几十年来的诗人、作家、编辑的角度与师生们分享了文学创作的感受。他演讲的主题是“人民的自我写作,铿锵的生命力量”。那天,他的左手腕上还缚着钢板支具,不久前受过伤。

他现在常居于天泉湖畔,那儿的湖水如名字一样美,不远的地方有山,山上有寺名铁山寺;还有紫金山天文台的一个观测点,几十年前建的时候,天文学家们在江苏全境找寻了很久,找到这儿,他们欣喜若狂。

先生这些年来的文章,半是关于亲人故友的回忆,半是乡人新识的记录。理发的,卖菜的,修车的,保洁的,看门的,剪枝养花的,都是他笔下的主角。

一个愿意用自己的生花妙笔为平民百姓立传的人,自己的经历就会是一部厚重且坚实的传记。

天泉湖在盱眙,向南不远是南京,距离比到淮安市区还短;向东不远便是扬州。先生的家乡在扬州,先生在南京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