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5版:教育·人才

推进“1+2+N”育人模式

春星小学推进党团队与高校社企携手培育未来工程师

3月23日,来自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小学的学子们正手持自制风向标,在无锡学院老师的指导下专注地调试设备,实时记录气象数据。这是春星学子在无锡学院参加2025年“世界气象日”研学活动的一个场景。

厉琳燕 李佩蓉

这场由无锡市气象局、无锡学院与春星小学联合开展的研学活动,是春星小学推进党团队携手、高校社企协同培育未来工程师模式的一个缩影。

“教育要打破围墙,首先要打破思维的围墙。”春星小学党支部书记王伟表示,学校党支部凝练“星闪”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德育一体化建设,以“行走的思政课”为突破口,确立1个主体、联合2个单位、协同N个资源场域的工程教育网络空间,构建“1+2+N”型协同育人模式,聚力开展学科融合、资源整合、项目联合的“童行向未来”工程教育启蒙创享行动。

春星小学与无锡学院签约合作共建“工程教育实践基地”,打破学段壁垒,让小学生提前接触真实工程场景。该校与高校专家组成“双导师团”,组建由高校专家、具备专业资质的家长、大学生志愿者等构成的工程辅导员智库,请辅导员定期驻校指导,服务学生工程实践与研学。这种“理论+实践”的双轨教学,将工程教育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让抽象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走进学校的工程创客坊,随处可见学生的奇思妙想:A4纸搭建的旋转高塔、螺母撑起的纸棒杠杆、3D打印的立体停车库模型……这些作品源自该校“童行向未来”工程启蒙课程体系。

以培养学生参与工程学习的兴趣和发展工程素养为宗旨,该校探索以不同的方式开发“童智工程技能课程”“童慧工程+融合课程”“童行工程项目创新课程”三大课程群。据介绍,童智工程技能课程以实践技能为核心的“主题单元”,童慧工程+融合课程以跨界链接为核心的“活动单元”,童行工程项目创新课程以具体任务为核心的“项目单元”开发和组织教学内容,三线并行探索工程启蒙教育的实施路径,让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完成从知识积累到素养发展的跨越。

通过多年实践,春星小学正逐步构建起“党建链、教育链、创新链”三链融合的育人生态,为培育未来工程师奠定了良好基础。“原来工程师不是在图纸上画符号,而是用双手和智慧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一名学生在研学日志中这样写道。

以党建引领破局、以协同育人筑基,通过校内知识融合、校外实践体验、项目分组创研等沉浸式实践,春星小学推动了“星闪”党建品牌引领知行合一的育人新路,“星火浸润”走向“燎原成长”,新时代党建与思政深度融合正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