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刘月雄
春日晴好的三月天,从绿博园出来,一行人乘坐观光车,沿扬子江大道前行。蓝天下,远处步行桥上的双环,像江舟上的巨帆,迎向我们。
行至桥上,那斜拉的双环、双面钢索仿佛大鹏展翅,驮着我们,看江面辽阔。江风吹拂,中年的疲惫与沉重顿时一扫而过,不由得心旌神荡,恍如年少时,扯住青春的风在岁月中追跑。
桥中的立墙上,刻着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徽和“分享青春,共筑未来”的口号。不觉记起2014年,南京为那场万众瞩目的青春赛事而建了此桥,并广泛征集桥名,“南京眼”最后脱颖而出,美妙动听的名字给人无限遐想。
那时的我,困于工作和生活琐屑,久也走不出去,岁月仿佛搁浅了一般。直到2019年2月末的一天晚上,趁着无人机在青奥广场上展演,我终于走近“南京眼”。
是夜,天还有些清冷,却挡不住人潮涌动的热情。我站在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外,看着地上墙上树上,到处罩上了华灯彩衣,成群结队的人在灯海里行走,人来人往歌声欢动,孩子们的欢笑声此起彼伏。
“南京眼”桥上的双环,如明眸含情,斜拉的钢索仿佛它们扯不断的绵绵情话。国际青年酒店的双子楼、青年文化广场玻璃幕墙上的灯光滑动着各色景致,时而落叶缤纷,时而鲜花绽放,时而显昆曲的水袖,时而现江南的亭桥,变幻多彩。灯光犹如精灵,随着夜幕降临,扫去沉寂,泛起活泼的光影,不时跳跃、流动……
跟着音乐的激情跃动,无人机像彩色小星星,在空中舞台上井然有序地移动,亮晶晶的,凝成圈圈翡翠钻,忽又散开,好似“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五环瞬间幻化成肥肥的小蓝鲸,在摆尾吐泡;粉粉的笑脸,伴着“我爱南京”的英文缩写,缀以萌萌的爱心图案,先后俏皮地出场……四下里惊呼声不断,似乎如此妙不可言的演绎才能承接“南京眼”的深情凝眸。天上地下交相辉映,夜晚的“南京眼”,被科技和文化装点得流光溢彩,青春灵动。
这次,我因拙文获奖,有幸跟着许多作家大咖们来此采风。跨夹江而建的“南京眼”,被阳光映照得气势不凡、落落大方,可仰看云天,俯身照江水,注目江天浩瀚,望见高楼林立,凝视河西新城今非昔比的变化。我们站在桥上,一边幸福地感叹着一边合影留念,顾不了江风吹乱的头发,一个个比着爱心竖着大拇指,像孩子般笑着喊“茄子”。
“南京眼”北起青奥森林公园,南至青年文化公园,是用青春作底,融通自然与文化的桥。作为文学之都的南京,处处透着自然的纯美和文化之意蕴,大批文化学者与专家围聚在此,吸引着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一起畅谈学习……那些文字何尝不是如我这般跨越内心迷茫的桥?从此,跨过搁浅的岁月,眼见更多美好,怎不青春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