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报亭

□南京 时庆荣

瑞阳街,位于城东,明城墙内,毗邻御道街,在南京城里远近闻名。

街不长,从南到北,两边店面一家连着一家,有饭店、超市、水果店、鸭子店、干货店,还有理发店、干洗店、足浴店、烟酒店,有几处地面上也摆了摊子,修车、修锁、修箱包。人来人往,喧闹声不断,繁忙而热闹。

瑞阳街的北端,有一方报亭,它宛如时光驿站,静静地伫立在岁月的长河之中,它是这条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报亭四四方方,像一座知识的宝库,里面摆满了各种报纸和杂志,有躺在木板上的,有插在墙壁上的。

报亭的主人是一位老奶奶,叫王玉琴,今年86岁。她1990年从企业退休,那时的瑞阳街,是一条很窄的巷子,泥巴路。王奶奶的妹妹在巷子北端东侧,摆放了一个报摊,两张长条木头凳子,上面放一块木板,木板上铺一块塑料布,报纸和杂志放在上面。因为喜欢读书看报,退休后的王奶奶,帮妹妹看管报摊,谁曾想到,这一帮就是五六年。

1995年瑞阳街拓宽,建成了水泥路。沿街一楼的住户们纷纷破墙开店,加上原有的一些店面,瑞阳街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商业街。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王奶奶考虑再三,与妹妹商量后向有关部门提交了申请,于是有了属于她自己的这方报亭。

报亭每天八点半开门,下午三点关门,除了春节放假那几天,三十年来,雷打不动。附近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读书看报的很多,有长年在王奶奶这里订报的,有每天来买报的,也有临时急需某种书报向她求助的。

王奶奶的报亭,已成了附近居民的精神家园,精神寄托。

闲下来时,王奶奶就静静地坐在报亭里看报,看得很认真,有时还读出声来,仿佛要把每一个文字唤醒。顾客来了,便站起身,面带笑容,热情接待。她耳不聋、眼不花、腿脚灵活,谁的书谁的报,记得清清楚楚,从不出错。尽管头发已经花白,但精气神十足。

我在瑞阳街住过十多年,后来又在那里办公多年。每次路过报亭,我喜欢停下脚与王奶奶聊上一会儿。王奶奶办报亭,从没想过赚多少钱。有了报亭,每天过得充实,方便自己读书看报,更方便了附近爱好读书看报的居民。这些年,南京许多报亭都拆掉了,她都想方设法坚持了下来。

新媒体时代,手机为王,能静下心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王奶奶却说:“看书读报的乐趣,纸质书和报纸的味道,是电子屏幕永远无法替代的。”

是啊,或许某一天,报亭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瑞阳街上的王奶奶,那方承载文化记忆的报亭,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