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教育·人才

无锡市新吴区文博实验中学:

着力推动区域中小学 思政德育一体化建设

每周一早晨,无锡市新吴区文博实验中学举行的升旗仪式,成为校园最受瞩目的“思政课堂”。在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中,该校领导与党团员教师讲述典型人物故事,并将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融入演讲中。

该校党支部书记吴燕讲述近代教育家唐文治“教育救国”的信念,激励学生立鸿鹄志;副校长倪晓军以当代科学家钱伟长“科学报国”的抉择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命运与国家利益的结合;副校长秦岭结合“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诠释“螺丝钉精神”的奉献哲学。

校领导与党团员教师一起在国旗下共上思政课,让升旗仪式从传统仪式升华为“行走的思政教材”。

以“大思政课”建设为主线,文博实验中学探索出一条“点线面”思政德育实践路径。

今年3月,学校结合学雷锋、妇女节感恩教育、植树节,以三月系列德育实践活动为依托,绘制沉浸式思政德育生态图。

在学雷锋月活动中,学校通过学生创作手抄报、剪纸作品登上班级文化墙、课间红歌广播等行动,将“雷锋精神”具象化,黑板报上的雷锋画像与校园志愿服务的现实图景交相辉映。学生们在清扫校园的汗水中体会“螺丝钉精神”的时代转化,在寻找“身边雷锋”的过程中建立“微行动”到“大作为”的责任认知链条,实现红色精神从认知认同到行为养成的跨越。

在妇女节感恩教育活动中,学校创新“德育+美育+劳育”融合路径,以“扭扭棒”花束制作为劳动教育载体,通过“我心中的她”绘画创作激活美育功能,激活“爱的留言板”使之成为德育情感表达空间。学生在描摹女教师形象时,理解“匠心育人”的职业坚守,在手工赠花仪式中培育尊师重道的文明基因,使感恩教育从情感萌发升华为社会责任意识。

在植树节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学校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魂,构建“生物学认知+地理空间思维+传统文化浸润”的立体课程。生物课为植物制作“诗词身份证”,地理课用落叶拼贴“生态中国地图”,心理课以“手印树”记录成长感悟,实现生态文明教育与学科素养的深度衔接。

从升旗仪式的思想浸润,到跨学科活动的创意迸发,从校园微行动到“社会大课堂”,该校以“小切口”实现“大贯通”,为区域思政德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文博实验中学的探索表明,思政德育不应是孤立的“课程任务”,而应成为贯穿教育全程的“生命脉络”。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打通学段壁垒,深化校际资源联动,朝着推动区域中小学思政德育一体化建设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这一命题而砥砺前行。秦岭 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