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十分钟效应

□南京 阳经伟

我的工作单位在城市郊区,住处就在离单位十公里外的小镇,日常通勤可坐班车。班车走的是既宽且直的大马路,坐在车上稳稳当当,玩会手机、睡个小觉都是极好的,主打一个轻松舒适。这班车如同一个设定好的程序,稳定可靠又不费神,从年轻力壮坐到两鬓斑白也没什么不好。但人就是这样,有时候日子过得太平淡了,总想抓住些什么。于是同事们有的买了摩托车,追逐着朝阳,风风火火地上班;到了下班时,又点起火、拧大油门,热热闹闹地回到生活里去。有的配了轿车或是越野车,中午逃离了食堂,随心所欲地去外头寻觅一些酸甜苦辣;下了班,又体面地去赴一场场约会。

我其实早就听闻从镇上到单位有一条小路,但是每天享受着班车的舒适便利,一直无缘走过。后来,某天正在上班的我突然有急事要回家一趟,只好借了同小区一位同事的电瓶车。他给我指点了那条小路,说是比大路稍短,关键是没有红绿灯,可以快一些到家。我骑车从那条不起眼的小路穿过一个林木深密的小村和几畦菜地,再上了一个小斜坡,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宽阔的河无声地流淌着,不知名的野花散乱随意地盛开在斜斜的河坡上,数只游凫在河里惬意地追逐;经过河坡上高深的草丛时,惊动了一只正在觅食的锦鸡,它骂骂咧咧地紧跑了几步,然后展开鲜艳的羽衣振翅而起,长长的尾羽在空中翩然飞舞——那一刻我有些欣喜,也有些抱歉。

一次短暂的路过,却让我深受震撼。坐在班车上,透过窗子只能见到路边整齐划一的绿化带;即便经过河边,那河面与河岸的碎片也只能从树木的缝隙之间一闪而过,哪能见到这么完整的一条河,又哪能呼吸到这么散漫又自由的空气?

为了能经常与那条河相见,后来我也买了一辆“电驴”,开启了骑车上下班的日子。从此,波光粼粼的河面、河里疯长的野生菱角、攀援在杂树上盛放的蔷薇、初冬时披上红黄色外衣的乌桕,还有结伴在河边觅食的羊群与白鹭,不再与我无关。骑车的好处是,当你被路旁不知名的花草、天边醉人的晚霞,甚至流动在身边无色无形的空气与尘埃所打动的时候,可以随时停下来,安静地与自然相处片刻。这时候,你不再是一个过客,你短暂地拥有了这一切,把自己小小的身体融入了广阔的自然画卷里。

后来,我会刻意地早些出发上班,为的是能在河边多待上十分钟。可别小看这十分钟,它足够让我在岸上悠然一坐,吃个早餐,咀嚼食物也咀嚼风景;或者在草坡上走走,蹲下身子轻抚草尖上的露珠。下班就更自如了,把车子懒懒地歪在路边,在河滩上站十分钟,舒展一下筋骨,远眺或青或黄的稻浪,近看脚下草丛里忙碌的蚁群,身心的疲乏很容易就一扫而空。“明儿见!”时间差不多了,我跨上电驴,驶往家的方向,心里想着,明天早上这里又是怎样一番风景呢?

对我来说,每日上下班路上在河边停留的十分钟,是独属于自己的十分钟,是释压的十分钟,是充电的十分钟,是被自然治愈的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