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教育·人才

高浪小学:开发跨学科视域下掐丝珐琅特色劳动项目

以国家级非遗技艺项目“掐丝珐琅”为载体,依托无锡大运河文化底蕴,将掐丝珐琅工艺与大运河文化结合,无锡市新吴区高浪小学构建了劳动教育与美术学科协同育人的掐丝珐琅特色劳动项目,成为区域劳动教育的一大特色。

“这既是对传统工艺的守护与活化,也是通过劳动教育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实践”,该校校长王晓华说,在开展掐丝珐琅特色劳动项目实践中,学校通过劳动与艺术创作的结合,让学生在掐丝、点蓝的工序中感悟工艺之美。

在跨学科素养培养上,学校融合美术学科的构图、配色等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让学生分学段掌握掐丝珐琅的核心工序,让学生体会“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

作为技艺传承与文化赋能的双向实践,掐丝珐琅特色劳动项目构建了系统的课程内容。

在主题创作上,以“运河长卷”“无锡风采”“十二生肖”等为题材,将大运河的历史脉络、无锡民俗元素融入作品设计,学生创作的5米长卷《“河”处是无锡》,一城诗画山水尽显,成为了学校运河文化馆的镇馆之宝。

在创意表达上,学校引导学生将掐丝珐琅技艺迁移至杯具、滑板、发饰等现代生活用品,并实现跨学科融合,结合美术课程中的色彩理论、构图技巧,优化作品设计。例如,在“中国花鸟”系列中,学生运用渐变点蓝技法,呈现水墨画的意境之美。

在分层教学中,学校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主题作品,将非遗元素进行融合创新,实现从“匠工”到“创客”的蜕变。例如创作以梅花和杜鹃花为主题的《青花、雅韵、梅香》,以无锡民间二胡、琵琶等乐器为主题的《吴风锡韵》,以无锡的桥和船为主题的《水韵江南》等。

除了分层教学,该项目还开展名家引路、课程保障、校外研学等多元实践。该校聘请宜兴均陶文化非遗传人王守才为校外辅导员,请他们定期来学校指导,传授“指尖绝活”。同时,将掐丝珐琅劳动项目融入国家课程,在全校各个学段的美术课程和劳动课程中穿插掐丝珐琅相关内容,每周两次开设“丝之韵工作坊”社团活动。目前,全校9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掐丝珐琅作品。

掐丝珐琅这项“非遗文化”特色劳动项目,成为了高浪小学在跨学科视域下的一次创新探索。该项目在无锡市小学劳动课程优秀成果展评、江苏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曾获一、二等奖,在2024无锡市、新吴区美育改革创新成果展评活动中均获特等奖。“丝之韵掐丝珐琅工作坊”被评为新吴区“十佳社团”称号,成为区域劳动教育和美育的典范。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