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又见菊花脑

□连云港 张晓敏

在山野田埂、沟旁路边,一丛丛不起眼的菊花脑悄然生长着。菊花脑是野菊花的嫩芽或枝叶,它们像是大地的精灵,藏在草丛间,不与百花争艳,却以独特的姿态和清香,成了南京人家喻户晓的存在。菊花脑的叶子形似菊花叶,而顶部的嫩叶,被人们视作植物的“脑”,于是便有了这形象的名字。它的分布地域广,那特有的清香不仅受南京人喜爱,更飘进了更多地方人家的餐桌上。

菊花脑的嫩叶质地柔嫩,入口微苦后回甘,伴随一缕清凉的菊花香气。菊花脑很是泼皮,并不像其他野菜只能吃一季,从春到秋可以反复采摘。它也不像其他植物被采摘茎叶会影响开花,反而因采了嫩茎,会长出更多的茎芽,开出更多的花。嫩茎掐得快,长得快,掐一茬又长出一茬,像割韭菜。谷雨前的头茬叶片最鲜嫩,刚露头的菊花脑肉质肥厚。吃一口鲜嫩爽的菊花脑,盈溢满口的是乡野之味、亲切之味。

前几天,妻子兴冲冲地跟我说,她发现了一丛菊花脑。我走进草丛中,弯下腰来,仔细看着那一丛嫩绿嫩绿、纤纤细细的菊花脑,这还是春天冒出的头茬。掐了一枝,凑近鼻子深深地一闻,一股凉凉的清香幽幽而来,直沁入心脾。

菊花脑烹饪方法多样。焯水后凉拌,脆嫩中带着山野的鲜活;煮汤则清香四溢,汤汁澄澈如春水。我喜欢吃菊花脑,常去园中掐一把菊花脑做汤。菊花脑天生野性,无论怎么移植,只要根还在,无论在哪,依然生长。母亲在门前的菜园边角,从路旁移栽着野菊的老根,很快就萌发出新芽,几簇菊花脑郁郁葱葱的。母亲也会在雨后,掐上一把鲜嫩青绿叶片。

菊花脑的食用历史可追溯至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赞其“色青翠不变如生,脆嫩不烂,更多风味”,并详述其油煎、凉拌及煮粥之法,称其“清目宁心”。菊花脑汆汤是一种极佳的食用方法,简单快捷,无需过高的厨艺。我也能烧出惬意可口的菊花脑蛋汤。油盐葱炸香后,烧开沸水,汆入菊花脑的叶、柄、茎,一抹青绿便成为一锅翡绿。碧绿的叶子、金黄的蛋花,黄绿相间,颜色诱人,郁香无比,吃在嘴里,丝丝清凉在唇齿咽喉间漫溢,清爽!

农历三月,正是菊花脑采摘的季节,不必远足,乡村的沟旁埂上,随处可见菊花脑的踪迹。野菜要在特定的时令品尝,才能享用最佳最美的感觉和味道。现掐现吃的野生菊花脑,是真正春天的味道,是大自然馈赠的一份清新与美好。在这缕缕清香中,我又一次沉醉在春天的怀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