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 颜士州
在上海闵行小住几天,无意间经过小区的小花园,见一束紫藤花从绿篱上探出头来,约莫已开了七八成。我把这事告诉了爱人,竟勾起她观赏紫藤的夙愿,于是我们决定去闵行附近的沙港桥,赏览那棵遐迩闻名的古紫藤。
虽然手机显示午后有雨,但我们想到仲春已经来临,待到花意阑珊,只能是满目零落残英了。于是我们顾不得这些,马不停蹄按址赶去。下车走三百米就到了古藤园,抬头一看,果然气势不凡,只见一棵棵天骄如龙的老紫藤,拦街斜倚在水泥柱上,虬曲的枝蔓爬上棚架,覆满了两厢街坊的房廊,垂下一串串紫色的璎珞,全街飘溢着馥郁的馨香,难怪蜜蜂忙不迭地飞来飞去,慕名来这里赏花的人,更感目不暇接。
为了饱赏细品,我们就在花棚下的小茶馆里,找临街第一张桌子坐下,沏来一红一绿两杯茶,品茗赏花。茶味醇厚,因赶路口渴,我就一杯接一杯牛饮起来,而这里的服务员也少见的勤快,时不时过来揭开壶盖,施展那“凤凰三点头”的传统巧技,搞得我们有点不好意思起来,捂着壶盖,连连婉谢。
听说这里原来有一棵古紫藤,当时一人合抱不过来,乾隆皇帝在这树干上系过马,能拴马的树干,在那时应该已蛮粗了。它是明代嘉靖年间诗人董宜阳手植的紫藤,紫藤浓荫如盖,故名为“紫藤棚”。如今古藤园的几棵紫藤据说是那棵古藤的孙辈,单单看那几棵紫藤的树干也煞是好看,如水、如云、如石。我仔细观察这树皮的纹理,简直像一件古朴的浮雕,果然有的像惊涛拍岸,有的似风起云涌,有的如绝岩纵壑。
我很想知道关于此花的一些掌故逸事。恰巧这时对座来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她端着一只自备的茶杯,来要一杯免费开水。我和她攀谈起来,原来这位老太太九十三岁的高龄了,她是这古藤园最老的居民,原来的沙港桥是对准小镇街心的,而当时的古紫藤蓬勃、挺拔,没有任何支撑,所以凡是哪家娶亲,花轿都要经沙港桥在紫藤棚下兜一转,这已成为当地的一种风俗了。老太太说到这里,似乎回想起当年看花轿迎新人的热闹劲儿,好像还回响着江南丝竹和喜悦的唢呐声,因此兴致勃勃。可她又不禁慨叹,可惜上世纪90年代末古藤被虫蛀了,庆幸的是古藤儿孙满堂,见证着新时代的发展。
辞别出来,顺便到街上一转,只见兼售西药的中药铺门可罗雀,无人问津,一个店员正在看手机。我想大概因为这里沙港环绕,古树飘香,空气特别清新,人们的健康状况非常之好的缘故吧!走进五金店,又去百货铺,见有些营业员爱把紫藤的落英撒在商品上,好像这是当地商品的特有标记。我忽然觉得我衣襟上也沾着芬芳,忘却了旅途劳顿。希望晚上倒头酣睡,做一个满溢紫色的馨香的梦,便是这次游览最佳的纪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