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郁
本周文学圈最大的消息,毫无疑问就是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4月13日去世,享年89岁。略萨的文学成就有目共睹,拉美文学“大爆炸”中的四大主将之一,创作生涯高达五十多年,写小说,写评论都是一把好手。在他的同行好友都已经去世多年的情况下,他依然笔耕不辍,佳作不断,2019年还出版了野心勃勃的长篇力作《艰辛时刻》,2023年才宣布封笔。他的离世代表了拉美文学“大爆炸”的终结时刻,这个时刻会让我们联想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马尔克斯、富恩特斯、科塔萨尔。
在得知他去世消息的时候,我恰好正在阅读胡利奥·科塔萨尔的传记《我以幻想为生》。要知道,拉美文学“大爆炸”中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你几乎看不到文学同行们的嫉妒和诋毁,只有美好的友谊。他们互帮互助,称赞对方,帮助对方出版作品。哪怕到了后期,因为政见不同,很多人已经有了分歧,但是在文学成就上,他们之间只有互相的敬重和友谊。像略萨和马尔克斯因为一计重拳决裂,但是他们之间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敬意。在《我以幻想为生》中,作者米格尔·埃赖斯也着重强调了这一点:“从一开始,这些作家之间大都建立起了友谊。比如科塔萨尔、巴尔加斯·略萨和加西亚·马尔克斯,这三位作家在巴黎相遇,略萨与科塔萨尔的关系尤为亲密。”
这几位拉美文学的巨人,如果按照一般的影响力排名,大概马尔克斯的影响力最大,一本《百年孤独》奠定的文学史地位无法撼动;科塔萨尔的存在感最弱,他年龄最大,成名相对晚,自有一种忧郁的气质,擅长写游戏和幻想故事。
读《我以幻想为生》的时候,更是加深了这种存在感薄弱的印象。科塔萨尔1914年出生,1984年去世。七十年当中,前五十年几乎默默无闻,直到1963年夏天《跳房子》出版后,才真正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性热爱孤独,为人低调,身材高大,有一米九三,但是长着一张娃娃脸,体弱多病,热爱幻想,喜欢阅读、爵士乐、养猫。他朋友不多,当过教师,以翻译为业,一直在联合国文教组织担任翻译员,业余时间写作。他的作品不多,但是非常有特点,超现实主义的风格,非常适合短篇小说的写作。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些短篇小说,让我意识到科塔萨尔的影响力被低估了,他的短篇小说是一座待发掘的金矿,时间越久,越能探索其中的文学价值。但是从当时来说,真正让他具备世界影响力,成为拉美文学“大爆炸”中核心人物的是他的长篇小说《跳房子》。
这本书意义重大,在多方面改变了科塔萨尔的生活,用埃赖斯的话总结就是:“《跳房子》是一道分界线,它不仅意味着作家概念的变化以及与这个已经形成的世界的关系的转变……还标志着他社会关系的变化。”这句话很有意思,前半句指的是科塔萨尔的前半生,作为一个业余写作者,默默忍受孤独,通过翻译、阅读和旅行丰富人生阅历,不断积累自己的写作经验。但是《跳房子》出版后,一切都变了。在这之前科塔萨尔的小说出版后只有很少的销量和关注度,而《跳房子》出版后,短短时间内,媒体上一窝蜂涌现出来几百篇的评论文章,科塔萨尔一跃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引发了拉美同行的关注,拉美文学“大爆炸”的前期就是略萨的《城市与狗》和《跳房子》出版。
另外,当科塔萨尔文学地位开始变化之时,也是他身上知识分子的意识开始觉醒之时。
但科塔萨尔从来没有因为政治毁掉友谊,也没有浇灭内心对文学的热爱。他在晚年加入了法国国籍,在巴黎生活,热爱旅行。最后一本书就是跟他的第二任妻子卡罗尔·邓洛普共同完成的《宇宙高速驾驶员》,记录他们夫妇一个月高速公路上的自驾游。这本书出版前,他的妻子去世,新书出版后,1984年2月24日,科塔萨尔因为白血病去世,安葬于蒙帕纳斯公墓。
近些年,我反复阅读科塔萨尔的短篇小说,越发认为科塔萨尔的小说是无数写作者可以学习的典范之作。如果你热爱写作,建议你从短篇小说开始,如果你想写短篇小说,建议你从科塔萨尔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