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健康

“晕车族”如何预防犯晕,专家支招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张明 记者 梅书华)五一假期,很多人都会探亲访友、出行游玩。遇上堵车,“晕车族”更是晕上加晕,十分难受。记者采访了南京市中医院专家,提供实用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晕动病又称晕车病、晕船病、晕机病,是内耳平衡器官与视觉感知不匹配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常见于乘车、乘船、乘飞机或者其他交通工具时。晕动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等,通常症状在停止乘坐交通工具后缓解或者消失。

“晕动病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可以分为轻、中、重三种。”南京市中医院全科医学科季红娟主任医师介绍,轻度表现为轻度头晕、头痛、稍有恶心感、面色稍显苍白、口水增多等;中度表现为头晕、头痛加重,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重度会出现严重头晕、恶心、心慌、胸闷、冷汗淋漓、呕吐较重、四肢冰凉,严重者出现脱水、呼吸困难、反应迟钝、濒死感、昏迷等。

避免“晕晕晕”,在出行前就要做好准备。季红娟告诉记者,空腹或者过饱都会加重恶心,对于容易晕车的人,建议乘车、船和飞机前两小时注意均衡饮食,避免在乘车前过度饱食或饥饿,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对于晕车比较严重的患者,也可以在出发前30分钟服用晕车药或者使用晕车贴,喝些生姜水和陈皮水等来预防晕车。

乘车时尽量选择前排座位或者副驾,减少因车尾晃动带来的不适;乘飞机时,选择机翼位置的座位,颠簸较轻;乘船选择甲板中层,靠近船尾更稳。此外,长时间低头看书或者看手机,会加重前庭与视觉系统的冲突,建议闭眼休息或者目视远方固定点(如地平线),帮助大脑协调感官信息,降低眩晕。

如果已经出现晕车的症状,建议闭眼深呼吸,降低交感神经兴奋,缓解紧张感;有条件的话,选择合适的时机把车停在安全的区域,下车休息一会儿,呼吸些新鲜空气,能大大改善晕车的症状。如果在飞机、火车等暂时无法变换环境的条件下,也可以采取闭目仰卧的姿势来缓解症状,避免较大幅度的摇摆。

新鲜的橘皮可以缓解晕车带来的恶心不适。中医认为橘皮味辛苦、性温,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之用。将新鲜橘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对准鼻孔挤压,橘皮中芳香味的油雾可以缓解不适。还可以吃些杨梅、山楂、柑橘之类的零食。

此外,按压穴位也有一定的效果。季红娟建议,可以按压太阳穴、合谷、内关穴,按揉耳垂,以调和气血,缓解眩晕症状。不适时可将风油精、清凉油擦拭于太阳穴或风池穴处,清凉去热,提神醒脑。